1. 我想要一份圓明園手寫的緊急報告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區東部。
原為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占地約5200畝。其布局呈倒立的漢字形狀。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蘄春園三個園林組成,總面積350公頃。其陸地面積與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與頤和園相當。
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幾處著名園林、名勝的特色,融匯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髓。它采用園中園的藝術手法,將詩畫融入千變萬化的景色之中。圓明園的南部是朝廷區域,是皇帝處理公事的地方。
其余地區散布著40個景點,其中50多個景點直接模仿了其他地方的名園和風景名勝,如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仿了建筑,還要復制名字。更有趣的是,圓明園內還有一個西式園林風景區。
最著名的“水觀法”是西式噴泉,還有萬花迷宮和西式建筑,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湖里還有威尼斯城的模型。皇帝坐在岸邊的山上,可以欣賞千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圓明園是一座寶庫,藏有名人字畫、秘籍、鐘鼎、金銀珠寶等稀有文物,濃縮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還是一座奇樹異木花園,有數以百萬計的名貴花木。
充分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稱其為“萬花園”。確實,如果今天還是140年前的樣子,這座超巨型花園將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花園之王”。
遺憾的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曾于1860年和1900年兩次洗劫圓明園,園內建筑被燒毀,文物被洗劫一空。神奇而神話的圓明園變成了廢墟,只剩下斷壁殘墻供人們瞻仰。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燁)在北京西北郊長春園以北一里處賜予四子胤禛一座花園,并親自題寫“花園“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即清宗胤禛)在圓明園南增建宮衙,面積由原來的600畝擴大到3000余畝。
從此,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息、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會見大臣、接待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乾隆皇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后,對圓明園園林景觀進行了調整,增添了建筑群,在東、西兩處修建了長春園、蘄春園(同治時改稱萬春園)。東南鄰圓明園。 。
這三個花園均由管理圓明園的大臣管理,并稱為圓明園三園。圓明三園占地5200余畝,有景物150余處。
其中最著名的有進行政務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高山長水塔、模擬“仙山閣圖”的蓬島瑤臺、以及“桃花源”境界中的武陵春色。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等江南的一些著名園林和名勝也被仿造在園林中。
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筑群,俗稱西式建筑。圓明園也是一座大型皇家博物館,收藏有許多珍寶、書籍和藝術杰作。
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10月6日,圓明園被占領。
從第二天開始,官兵們就進行了瘋狂的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朝盡快接受和約條款,英國公使額爾金和英國總司令格蘭特利用清朝囚禁英法囚犯。 10月18日,邁克爾中將以使用圓明園為借口,奉命率領3500余名侵略軍直奔圓明園并縱火焚燒。大火持續了兩天兩夜,將圓明園燒成了廢墟。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同治皇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后來由于財政困難,被迫停工并重建其他建筑。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再次被毀。清朝滅亡后,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盜取圓明園建筑材料,使圓明園遺址進一步遭到破壞。
新中國成立后,高度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 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后,圓明園遺址的修繕工作逐漸啟動。圓明園能達到如此宏偉的程度并非一朝一夕。它集中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雇用了低效的工匠,傾注了億萬勞動人民的血汗。建造和運營歷時一百多年。制成。
清朝皇帝為何要如此費盡心思、不遺余力地長期經營圓明園呢?這與滿族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勤勞勇敢的滿族人民在東北黑龍江流域富饒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16世紀中葉,清軍在杰出領袖、封建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和攝政王多爾袞的帶領下,進軍華北,徹底推翻了腐敗的明朝。他定都北京,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統治者入關前在東北過著游牧生活,冬天有森林雪原,夏天氣候涼爽。入關后,他們不太適應盛夏北京干燥炎熱的氣候。
紫禁城雖然金碧輝煌,但清朝皇帝卻覺得它沉悶悶。尤其是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火災后,修建了高高的宮墻,以防止火災和宮廷騷亂。宮殿的內外庭院相得益彰,小溪的水太平緩了,幾乎成了一潭死水。當時的皇城素有“紅墻、綠瓦、黑溝”之稱。
這讓皇帝們有些厭倦了高墻圍成的宮廷生活,于是在康熙初年就開始修建園林。這樣的建設工程持續了200多年。北京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麗山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淀等地形。自流泉無處不在,在低洼地區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沼澤。
玉泉山水沿山坡自西向東流入昆明湖,成為西郊較大的水面。遠古時期,勞動人民在這里生活勞作,耕種大片稻田,形成自然風景區。
早在遼朝,封建皇帝。
2、有人知道圓明園手抄報嗎?
素有萬花園之稱的“圓明園”,是這樣一個令人震驚的名字,每個中國人都對它的毀壞再熟悉不過了。如此巨大的皇家園林幾乎是從地面拔地而起。其蛇形蜿蜒的城墻內,有無數亭臺樓閣,無數奇花異草,一望無際的水山美景。然而1860年10月18日,它在英國士兵的火把下瞬間化為粉末。撇開這些縱火犯的犯罪行為不談,這種焚燒可能是世界上最罕見的浪費行為之一。耗時150年才完成的杰作被英國人燒毀,大地慘遭焦土。而在這熊熊的火焰中,龐大的清朝也如同一個傷痕累累的巨人一樣慢慢崩潰。
圓明園的建筑包羅萬象,多種多樣。有代表儒教的“九州青巖”,有代表道教的“房湖圣境”,有代表佛教的“舍衛城”,甚至還有代表西方的“大水法”,但它的大部分建筑都代表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江南風光纏綿。在其設計者雍正、乾隆的心目中,圓明園“天地萬物皆備”,充分表現了封建帝王“萬物為我備”的浩瀚情懷。這樣一來,它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園林,而且是中國傳統封建王朝的盛大和宏偉的象征。雖然這座花園里的一切與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無關,但它被燒毀后,卻奇跡般地變成了所有中國人心中深深的傷痕。正因為,園中的一草一木雖然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但它所代表的文化卻與每一個普通人息息相關。每個中國人似乎都能體會到自己所受到的所有侮辱。從這個角度來看,它那永遠無法復制的美就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因此,《圓明園》這樣的紀實故事片自然就具備了史詩的特征。每一幅畫面,都浸泡在歷史的古井里,有著無盡的悲傷。
《圓明園:王朝的背影》是一本與電影相匹配的書。它不僅匯集了電影所有的精彩評論,還有導演本人對創作過程的回顧。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導演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和對歷史的理解才能拍出這樣的一部電影。他用雄辯的講故事方式,令人驚奇地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名園的興衰。但解說的每一個字背后,你都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意義。他讓我們明白,花園被燒毀固然令人痛惜,但整個國家意識形態的頑固可能更令人痛惜。
電影和書的標題都是《圓明園》,我們確實可以從其中看到精美的畫面。在電腦效果下,圓明園的主要景點都清晰可見。但不得不說的是,電影和文章的主要題材仍然不是園林,而是歷史。
歷史往往具有教育功能,《圓明園》也不例外。
但它具有教育意義,但并不乏味。
以上文字摘自《圓明園,帝國的背后》一書
3、有人知道圓明園手抄報嗎?
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領圓明園。
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鳳投福海自殺。住在花園里的常妃受驚而死。經過兩天的搶劫,英法聯軍進城。
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余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搶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斯·布魯斯以清朝將帕克斯等人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并把燒毀圓明園列為借口。談判和先決條件。 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進圓明園并縱火焚燒。大火持續了三天。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景明園、靜宜園、長春園、海淀城全部被燒成灰燼。安佑宮廢墟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
這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圓明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瑰寶。
被譽為“萬園之園”,意思是這里的園林類型多種多樣。確實,如果今天還是140年前的樣子,這座超巨型花園將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花園之王”。
它原是清朝時期一座無與倫比的皇??家園林。 1709年動工,1809年基本竣工,歷時一個世紀。
此后,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多次修葺、擴建,歷時150余年。人們習慣所說的圓明園,其實是由圓明園、長春、蘄春(后改稱“萬春”)三個圓圈組成,總面積347公頃。
其土地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大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約10公里。水域面積相當于頤和園。
三個花園有圍墻隔開;前面是萬春園,后面并排的兩個花園,左邊是圓明園,右邊是長春園。圓明園是一座水景園林。水面占整個花園面積的一半以上。有些景觀以水為主題命名。
依山傍水,有景點140余處,匯集了當時江南幾處名園名勝的特色,融合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髓,運用藝術手法園中園的技巧,將詩畫融入不斷變化的場景中。之中。其中直接模仿外地名園名勝的景點有50多個,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塘映月”、“曲院風荷”等..,全部來自杭州西湖十景。他們不僅模仿建筑,連名字都抄襲。
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美人”、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詹園的“如園”、仿鶴亭的“趙和配”。孤山等,匯集了世界上無數風景名勝、名園之精華。圓明園內還有西式園林風景區。
最著名的“水觀法”是西式噴泉,還有萬花迷宮和西式建筑,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枋河上還有威尼斯城的模型。皇帝坐在山畔,可欣賞千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圓明園不僅陳設和裝飾極其精美,還收藏和展示了全國的奇珍異寶、文物、名家書畫、秘籍、鐘鼎、金銀珠寶和稀有文物,集中了古老文化的精髓。 1860年和1900年,圓明園被英、法、八國聯軍洗劫、燒毀。
非常適合手動復印。
4、圓明園手抄報的網址在哪里?
你可以自己選擇。
/view/2476.htm
圓明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瑰寶。被譽為“萬園之園”,意思是這里的園林類型多種多樣。確實,如果今天還是140年前的樣子,這座超巨型花園將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花園之王”。它原是清朝時期一座無與倫比的皇??家園林。 1709年動工,1809年基本竣工,歷時一個世紀。此后,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多次修葺、擴建,歷時150余年。人們習慣所說的圓明園,其實是由圓明園、長春、蘄春(后改稱“萬春”)三個圓圈組成,總面積347公頃。其土地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大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約10公里。水域面積相當于頤和園。三個花園有圍墻隔開;前面是萬春園,后面并排的兩個花園,左邊是圓明園,右邊是長春園。圓明園是一座水景園林。水面占整個花園面積的一半以上。有些景觀以水為主題命名。依山傍水,有景點140余處,匯集了當時江南幾處名園名勝的特色,融合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髓,運用藝術手法園中園的技巧,將詩畫融入不斷變化的場景中。之中。其中直接模仿外地名園名勝的景點有50多個,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塘映月”、“曲院風荷”等..,全部來自杭州西湖十景。他們不僅模仿建筑,連名字都抄襲。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美人”、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詹園的“如園”、仿鶴亭的“趙和配”。孤山等,匯集了世界上無數風景名勝、名園之精華。圓明園內還有西式園林風景區。最著名的“水觀法”是西式噴泉,還有萬花迷宮和西式建筑,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枋河上還有威尼斯城的模型。皇帝坐在山畔,可欣賞千里之外的“水城風光”。圓明園不僅陳設和裝飾極為精美,還收藏和展示了全國的奇珍異寶、文物、名家書畫、秘籍、鐘鼎、金銀珠寶和稀有文物,集中了古老文化的精髓。 1860年和1900年,圓明園被英、法、八國聯軍洗劫、燒毀。
5.圓明園經過重要景點的簡單旅游行程圖
圓明園游覽路線:
1.從東宮門進入:
1、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蘭殿、怡云殿——樂壽殿——長廊——排云殿——佛香閣——什邡————耕之圖風景區——如意門。 (行程約3小時)
2.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蘭殿、怡云殿——樂壽殿——長廊——排云殿——佛香閣——十方——乘船去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新宮門。 (行程約2.5小時)
3、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蘭殿、怡云殿——樂壽殿——長廊——排云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 (行程約2小時)
4、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蘭殿、怡云殿——樂壽殿——長廊——排云殿——佛香閣——蘇州街——丹寧殿——和諧花園——東宮門。 (行程約2.5小時)
2、從北宮門進入:
1.北宮門——蘇州街——四大洲——佛香閣——排云殿——長廊——石船——乘船去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昆明湖東堤——文昌院——玉蘭堂、宜云殿——樂壽殿——德和園——仁壽殿——東宮門。 (行程約3小時)
2.北宮門-蘇州街-丹寧堂-圓融園-仁壽堂-德和園-玉蘭堂、怡云堂-文昌院-樂壽堂-回廊——排云堂——佛香閣——什邡——更之圖景區——如意門。 (行程約2.5小時)
3、北宮門——蘇州街——石船——長廊——排云殿——佛香閣——樂壽殿——德和園——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 (行程約2小時)
3、新建宮門進入公園:
1、新建宮門-昆明湖東堤-文昌院-仁壽殿-德和園-玉蘭殿、依云殿-樂壽殿-回廊-排云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 (行程約2.5小時)
2、新建宮門—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乘船到什邡—耿直圖風景區—蘇州街—佛香閣—排云殿—長廊—樂壽殿—德和園—玉蘭殿、依云殿—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 (行程約3小時)
="">北京戶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