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生活感到驕傲,你就必須擁有所有的歡樂,不要讓金瓶子空對著月亮。
【出處】唐代李白《即將入酒》
【譯文】當你為自己的生活感到驕傲時,就應該盡情享受,不要讓這金杯空對著明月。應:應該。尊:(zūn):酒杯。
【用法解釋】用來說明人在形勢和心情好的時候就應該高興,不要辜負美好的時光。也用來形容carpe diem的思想或行為。 【例1】嘆息中傳出的是:“人生若成功,一定要盡興,莫讓金瓶對月空。”作為補救時間過快的方法,古人還實行“夜行燭”。這或許可以稱為“浪漫主義”。 (龍執一《似曾相識的燕子歸來》) 【例2】“人生要成功,要萬事如意,莫讓金瓶空對月”。這是另一種“音樂法”。這類人缺乏對社會應有的責任感。他們的心思不在工作上,而是在享受時光。他們“盡可能地享受樂趣”。他們終日喜愛歌舞廳,沉迷于酒色之中。他們認為自己是如此“幸福”。才華橫溢、優雅。 (林祖基《談“找樂”》)
【原詩】見《人生若得意,須盡歡喜,莫讓金瓶空對月立》。
【評論】
人生有多少個時刻是我們能夠幸福快樂的?何不趁著心情愉快的時候喝幾杯酒呢?而就讓白月光照進金杯?
【賞析1】
這句話出自李白的《即將入酒》。這首詩很有詩意。寓意人生易老,財富無常,得意時應飲酒作樂。看似郁悶,實則傲世。從他的“世事不如意,明朝將毀船”可見一斑。筆墨濃墨,神氣十足。光輝照在人身上,除非太白,否則無法說。
當你為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豪時,你應該盡可能地快樂,不要讓你的酒杯空著面對著美麗的月光。有及時行樂的意思,有一定的負面成分。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自己的才華不被賞識的憤恨之情。
唐代李白在《將進酒》詩中寫道:“君不見高堂明鏡愁白發,朝如青絲黃昏化雪”。人生若幸福,就必須擁有所有的歡樂,不要讓金色的光芒面對天上的月亮。” (《李白注》3卷225)
高步《唐宋詩精要》卷二引吳汝綸云:“以驅滴水之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