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土城鎮雁塘村-贊臺村-風光村-天井村
天生橋
天生橋,顧名思義,是一座天生橋。天生橋水庫位于古藺縣土城鎮雁塘村楊家槽。屬于貴州仁懷市發電項目。與仁懷市河馬鎮、古藺縣丹桂鎮、土城鎮接壤。大部分水域屬于土城鎮。 3條小溪匯聚在一起,堵住了天生橋,筑起了一座水域面積約2平方公里的大壩。距土城鎮政府15公里,距丹桂鎮政府13公里,距仁懷市中心約50公里,距赤水河觀光旅游大道7公里。交通便利,乘車經土城鎮、丹桂鎮、赤水河觀光旅游大道即可到達。天生橋水庫資源豐富,風景秀麗。海拔約700米。冬天沒有雪,夏天沒有炎熱。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發展前景廣闊。
盧溝紅軍駐地舊址重建
蓋路溝位于古藺縣土城鎮贊臺村,北緯27°59′,東經106°12′。是川黔人行通道的交匯處。紅軍在茅臺鎮三渡赤水后,向二郎灘、太平渡進軍,實施第四次渡赤水。其主要行軍路線:茅臺鎮——金華——雙龍場——山人場——蓋路溝——高爐——大村。據史料記載,1935年3月16日至17日紅軍在茅臺3次渡過赤水,3月20日至22日在太平渡、九溪口、二郎灘4次渡過赤水。從時間來看,紅軍進入蓋路溝17日起,至少要到20日才能徹底離開。紅軍在蓋路溝來來往往不少于4天。
萬壽橋(縣內最大的龍頭石孔橋)
萬壽橋建于民國初年。橋高約20米,長約40米。橋中央一側有一個高約3米的龍頭,另一側有一條龍尾。距今已有107年歷史,龍頭已風化嚴重。橋中央有一座方尖碑,介紹了這座橋的建造過程。橋名“萬壽橋”是用繁體字寫的,還有建橋發起人的名字和工匠的題詞。后來,由于高速公路的加固和拓寬,方尖碑被移至路邊。 。橋拱下有一把傳說中的屠龍劍。相傳是為了防止龍在河中經過時橋梁垮塌而設置的。這把劍長約一米,重十公斤左右,是土城著名鐵匠羊叉樹打造的。 2010年,當地群眾在政府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對萬壽橋進行加寬加固并通車。 2003年,當地群眾自發在橋上攔水筑壩發電,為當地及周邊群眾提供了良好的用電保障。
桃李基地
土城鎮位于古藺縣東部,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層深厚,立體氣候明顯。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為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的一紅桃和脆紅李提供了良好的生態資源保障,使得土城鎮出產的一紅桃色澤鮮艷,外形圓潤飽滿。 。脆紅梅果粉濃稠,呈灰白色,質地酥脆,味道香甜。這兩種水果香氣濃郁,汁多味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深受消費者喜愛。作為桃產業重點發展區,土城鎮現有桃種植面積5000余畝,年產1000萬斤以上。主要分布在土城鎮風光村、大山村、贊臺村,形成十里桃花觀賞帶。此外,土城鎮還有1000余畝脆紅梅種植園。田野里散落著李子樹。花開時,雪白的梅花與青山相得益彰,山谷飄渺,清香撲鼻。
五峰寺
(木刻拓片)
五峰寺位于土城鎮大山村,土城至丹桂鎮的公路經過。五鳳寺是一個地名,因一座寺廟名為“五鳳寺”而得名。幾十年來,寺廟被拆除,但地名卻保留了下來。近年來,當地名人倡議集資重建五峰寺,先后建成玉皇殿、普陀寺、佛印寺三座寺廟。
龍門洞
龍門洞位于赤水河西岸瑪巖灘懸崖上。位于土城鎮鐵聯村。是赤水河兩岸發現的最大的天然溶洞。距遵義赤高速公路20公里,距遵義茅臺機場30公里。距龍黃鐵路大村站20公里,距徐林高速二郎入口15公里。洞內石筍、鐘乳石千姿百態,奇特有趣,可與貴州織金洞媲美。與織金洞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其獨特的地下河,回聲震撼。初步估計,龍門洞是土城鎮地下洞穴群的一部分。土城鎮地下溶洞北起龍門洞,南至贊臺村與丹桂鎮交界處的羊寶洞。里程約15公里。正處于中路,發展前景廣闊。
羊寶通
羊寶洞上洞拱門有石刻:“羊寶洞同治元年冬月吉祥日”。清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距今已有154年。由于歷史悠久,人們將其誤讀為“腰包洞”,百度地圖上的地名也標注為“腰包洞”。洞窟分上、中、下洞三窟。中洞海拔近1030米。洞口沿懸崖傾斜,從半山路上很難看到。洞口矗立著一群高大的鐘乳石,蔚為壯觀。上洞的入口是一座石頭砌成的拱形山門。牌坊上方鑲嵌一塊石碑,上書“羊寶洞”三個大字。入口處的拱墻是用厚厚的雙層石頭砌成的。圓頂拱門后面是一個方形拱門。正面有弧形土墻,左側有洞口,供人出入。站在洞口極目遠眺,美景盡收眼底。
和尚坪風水西子塔
風水西子塔在和尚坪右側的巖石之中,是桑木河小龍井上行的必經之路。塔高近10米,五層五殿,人物、飛禽走獸雕塑栩栩如生。碑文顯示,該塔建于清咸豐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距今已有154年。碑文記載,“念李恕、康壽、杜來乃、圣觀音、文昌關帝,愿主保佑人間。處處抗疫,萬民幸得太平。是嗎?”是因為神靈感動,秘魔普寶成為第一個創造第五層五殿功德的人?”遠近的人們集水成河。他們為著名的齊忠、福田安寧姓氏刻下了碑文。土城鎮目前有西子塔四座。此塔層次最多,保存最完好,造型獨特,歷史悠久。它凝聚了土城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是值得世世代代保護的文化景觀。
圖片:陳杰
文:程迪強
有古藺人的地方就有古藺會所
溫暖的公眾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