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學府南路,坐落著一個名叫“浙江鍋盔”的小攤。
10月29日,記者來到這里。這個不到5平方米的燒餅攤,只有一個燒餅桶、一張鐵皮桌,54歲的攤主胡偉麻利地將一個個面餅貼到燒得通紅的爐子里,炭火正旺,餅香四溢。在他的店門口,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多是背著書包的大學生。

福州市民和學生在“浙江鍋盔”攤位前排隊購買鍋盔,表白墻上寫滿了大伙的祝福。記者 鄔敏 攝
胡偉光,浙江縉云胡源鄉上坪村人,他所制作的“浙江鍋盔”是在縉云燒餅基礎上,結合福建口味改良的帶餡薄餅,他本人被顧客親切地稱為“鍋盔叔叔”。不久前,附近福建理工大學一位學生在購買燒餅時無意中得知,胡偉光的妻子得了重病,他獨自出攤,維持家庭開支。當學生想加量加價購餅時,他非但沒多收錢,反而把肉餡塞得滿滿當當,說“加量不加價”。學生拍攝的視頻10月18日在網上傳播后,得到了全城、全網善良的回應。截至目前,抖音平臺上的點贊數超過215萬。
一重鄉情:跨越浙閩的愛心馳援
近兩周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潮,涌向小小的燒餅攤。
這讓一邊要照顧病榻上的妻子,一邊要正常出攤的胡偉光犯了難。
持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身體有些透支。身形消瘦的他,眼窩凹陷、顴骨突出,佝僂著背,干一會兒就得歇會兒緩緩勁。
來到胡偉光的攤位前,記者發現多了一份溫馨提示:謝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理性消費,盡量每人購買2個以內。“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我們靠自己還可以支撐住。”胡偉光覺得實在受之有愧,不知如何去還,想盡量少接受外面的捐贈,靠自己度過困難時期。
“一個人這么干下去,身體肯定吃不消,這時候最需要幫手。”26日下午,得知胡偉光的情況后,縉云燒餅師傅周凱和謝勇民兩人二話不說,連夜乘坐動車馳援福州。
這兩位師傅,有著三十年以上縉云燒餅制作經驗,曾在去年杭州亞運會期間負責制作縉云燒餅。“我們有一身技術,幫胡師傅多做幾個餅,減輕一點壓力。”周凱把自家燒餅店關了,趕晚上最后一班高鐵,到達福州時已是深夜11時左右。
第二天下午,冒著小雨,周凱和謝勇民早早來到攤位,幫胡師傅搬箱、清洗臺面、擺放食材、揉面烤餅。
從出攤到收工,將近5個小時,100多斤的面團見了底,1000多個燒餅銷售一空,周凱身上的衣服也已濕透。“只要能夠幫助縉云老鄉,我們這一趟來得就非常值。”周凱說。
一個燒餅,聯結起浙閩兩地。在福州打拼多年的縉云人胡柳杰,停掉了自己的燒餅攤位,過來幫襯胡偉光已達十余天,天天忙著給燒餅桶加木炭、添火控溫。“等老胡緩過來,我再開張忙自己的燒餅生意。”他說。
一重人情:千萬顆比爐火更滾燙的心
秋日里,小小燒餅攤,滾燙的不只爐火,還有千千萬萬赤誠的心。
清澈的善意,在攤位前流動。有人專程從城市的另一端驅車幾個小時趕來,有人一口氣買了幾十個燒餅,還有人默默地送完物資,只留下一張張寫滿祝福的紙條……
福建師范大學大一學生潘梓銘是當天光顧小攤的第一個“客人”,他買了13個鍋盔。他告訴記者:“這些餅是給室友和同學帶的,本來想多買點,無奈一雙手只能提這么多。”
“胡師傅賣餅多年,堅持不漲價,梅干菜餅5元、紅豆餅4元、板栗餅4元……”畢業5年后,現任福州培訓機構老師的蔣莉經常回來買餅,她指著墻上的價格表告訴記者,上次買的時候自己多付了錢,被叔叔發現了,等接過熱乎乎的鍋盔時,卻發現比正常分量超出許多。
福州市民洪田頃出差途中刷到視頻后,特意驅車30多公里送來20多箱銀耳羹,分發給攤主和學生們,送完就匆匆離開,“舉手之勞而已,我們想多幫一把,傳送一點點微薄的善意。”
夜漸深,前來支援的人不減,隔壁賣鹵菜的吳大姐看攤位忙不過來,抽空跑來幫忙打包裝袋;炒粉面的姜大哥悄悄給父子倆的杯里續上熱茶。
小攤所在的蔗洲村,村里的黨員干部也自發組建紅馬甲志愿服務隊,輪流到小攤值守。55歲的老黨員張兆鼎除在現場引導秩序外,還連續多天協助胡偉光裝修提升攤位,加裝上新招牌、夜燈、防塵罩等。他說:“一個攤位就是一個家庭,我們保障好小攤的經營環境,讓浙江朋友在這里做生意更舒心。”
一重親情:有困難全家人一起扛
一揉、一搟、一貼,這幾個簡單的動作,一天連續10多個小時,胡偉光得反復操作上千次。
看到生病的同學來攤位買餅,胡偉光會在做餅的時候,多抓一把肉餡。看到排隊久候的人,他會把剩余的餅切成小塊免費分給大家吃。
望著長長的隊伍,胡偉光說:“看到這些跟我兒子年紀差不多的學生,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有這么多人關心幫助,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一邊經營小攤維持生計,一邊照顧臥床的妻子,胡偉光瘦弱的身體,顯得“獨木難支”。
“以前賣燒餅,一般是下午3點半出攤,100來號人來買。現在買燒餅的人暴增到500人左右,我下午1點就出攤,晚上11點多才收攤。”出攤前,胡偉光忙著切蔥、洗菜、備料,照顧妻子飲食起居。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一周時間,他瘦了7斤,面容憔悴了許多。
“爸爸太累了!”剛退伍在大學就讀的兒子胡佳銘選擇暫時休學一年,給父親搭把手。這個戴著黑色鴨舌帽的小伙,總是在埋頭做餅,從不喊累。“兒子很懂事,這段時間想陪在媽媽身邊,也想幫我分擔一些。”看著兒子,胡偉光很愧疚。
“妻子人樂觀,有時候,看到我壓力比較大,還會反過來安慰我。”提起妻子,胡偉光有了笑意。他的微信朋友圈,唯一置頂的是和妻子的九宮格合照,抖音號發布的視頻雖寥寥幾條,也多是妻子的身影。
在社會各界的愛心聯動下,胡偉光的妻子來到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入院治療,醫院專門組織開展多學科會診,確定治療方案。“我的愿望是她能夠下床走路,我想帶她去好多地方。”言語間,胡偉光眼眶發紅,不覺哽咽。
深夜11時56分,人流已經散去,小攤的燈火還亮著。父子倆收拾好攤位,終于吃上了今天的晚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