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在《慶余歌》的合唱聲中,“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暨胡慶余堂創立150周年主題活動”在杭州大劇院落下帷幕。現場和通過直播收看的觀眾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這場慶祝活動,不僅是向胡慶余堂150年輝煌歷程致敬,更是對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致敬,也展現了在新時代探索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雄心。自1874年籌建以來,胡慶余堂走過了一個半世紀的風雨兼程。從杭州吳山腳下的一個小藥鋪,到如今走向海外、引領傳統中醫藥文化邁向全球的知名品牌,胡慶余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在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胡慶余堂集團董事長劉俊以及眾多市民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藥協會會長黃璐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田金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銘等知名科學家和眾多名醫、企業家代表發來視頻,祝福胡慶余堂150歲生日快樂。著名表演藝術家董勇和著名歌唱家譚晶在演出現場獻上了精彩的表演。

鄭裕國院士在致辭中表示,中藥資源是我國的戰略性資源,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加快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強調,將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相結合,是實現中藥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當前中醫藥發展的大背景下,應以先進科學技術多維度賦能中醫藥產業,通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工業化生產等手段,提高中藥的療效、質量和安全性,推動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的進程。

胡慶余堂集團董事長劉俊表示,作為承載百年中醫藥文化的老字號,胡慶余堂將在傳承“戒欺”文化的同時,不斷探索老字號品牌的新魅力,讓“戒欺”文化在傳承中歷久彌新、光彩依舊。
為了慶祝這一重要時刻,胡慶余堂在過去的十月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創立150周年慶祝活動。國慶節假期至10月10日,慶賀胡慶余堂150周年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在河坊街展出,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前來打卡參觀;10月11日,胡慶余堂金秋文化周第18屆胡慶余堂中藥文化節在大井巷盛大啟幕;從10月11日到15日,連續五場文藝演出在胡慶余堂大院上演,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場視聽盛宴,同時2000平米的中藥市集人氣爆棚,市民們紛紛前來體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10月12日,2024胡慶余堂膏方節正式開啟,國醫大師葛琳儀領銜的中醫團隊為市民提供義診服務,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此外,10月20日、21日兩晚,錢塘新城上空的1200余架無人機表演更是將胡慶余堂的文化底蘊以生動的方式呈現在錢塘江上空,驚艷了整個杭州城。
150個春秋,胡慶余堂的歷史與杭州歷史、家國歷史緊密交織,刻在杭州人的記憶中。一個品牌,為何贏得民眾的青睞和口碑?為何能屹立150年而不衰?又何以成為“中華老字號”,成為中醫藥文化的代表?
縱觀歷史長河,1874 年紅頂商人胡雪巖先生創立了胡慶余堂,創立之初就以誠信制藥為本,堅持“采辦務真、修制務精”的質量方針,使胡慶余堂成為江南藥業的一塊金字招牌。最后一個胡慶余堂學徒馮根生從一個破舊的車間出發,以敢為人先的精神不斷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傳承、堅守、勤奮,這些品質如同堅韌的磐石,經受住了歲月的洗禮,也見證了時代的輝煌。近些年來,胡慶余堂積極轉型升級,在產品開發上積極探索古方名方的二次研發,在制作工藝方面不斷應用現代制造技術,生產基地兩度搬遷,以智慧生產推進新質生產力構建。從一家傳統藥號發展成為根植于傳統國藥,適應市場經濟并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現代化中藥企業。
歷史奔流,潮涌激蕩。展望未來,胡慶余堂將繼續秉承“戒欺”祖訓,堅守中醫藥文化精髓,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科技、擁抱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中宏網版權和免責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