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挖掘利用工作。 2019年10月,市委書記張勁松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對紅色文化進行專題調研,形成《紅色文化專題調研報告》傳承革命精神弘揚紅色文化——潛山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市委研究印發《關于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弘揚紅色文化的實施意見》。
為更好聚焦中心、服務大局,2020年政協將紅色旅游列為研究課題。按照工作安排,政協文史委部分委員組織部分委員圍繞建設“紅源千山”,發展紅色旅游。通過走訪、檢查、座談,了解現狀、發現問題、建言獻策,為我市紅色旅游發展建言獻策?,F將調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我市紅色資源與紅色旅游現狀
省黨史研究所將我市紅色歷史濃縮成《紅源千山》,具體表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千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安徽乃至大別山紅色的重要發源地;大革命時期,潛山是安徽較早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黨的活動的地區;土地革命時期,潛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清水村起義是大別山四大農民起義之一。 1、創建紅軍主力部隊第34師,是大別山最早的四個紅軍主力部隊之一。起義失敗后,火勢蔓延至皖東南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期間,是大別山游擊根據地的核心地區;抗戰時期,前山是武漢保衛戰的重要外圍戰場和新四軍游擊隊活動的重要地區;解放戰爭時期,前山是中共皖西工委、皖西大隊駐地,是皖西革命斗爭的領導樞紐。
我市紅色資源主要分布在五廟鄉、水后鎮、官莊鎮、梅城鎮等鄉鎮。代表性文物有:皖西鄂豫皖邊區第一特派員公署(黨委第一工委)辦公舊址(黨委第一工委五廟上新田)、吳橋八斗暴亂、五廟、五廟第一黨小組舊址(五廟河灣老宅)、水后石河區農民協會舊址(馬潭王亨公廟)、梅寨水后暴亂舊址、官莊烈士墓、中共通前縣委舊址(官莊于英時故居)、皖西建國舊址人民自衛隊(官莊劉莊老宅)、五廟鄉烈士陵園、中共皖西工委舊址(官莊劉莊老宅、莊華家祠堂)舊址皖西特委(官莊駝嶺銀杏樹)、水后橫中村余良敖烈士故居、水后和平兵工廠所、梅城鎮太平村梅城暴亂舊址、齊云道觀龍潭鄉寺廟、市烈士陵園、塔凡鄉西河軍械站等。
近年來,在市委的高度重視和省黨史研究所的指導下,我市先后組織開展了革命遺(舊)址普查、紅色文化研究、收藏整理等工作。紅色史料整理和革命文物(老)遺址保護修復。 、建設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發展紅色旅游等工作。 “紅原千山革命歷史陳列館”已完成資料收集整理,正在積極籌辦展覽;水后鎮梅寨暴亂紀念碑已竣工,石河農民協會舊址、和平軍械所舊址正在修復陳列。五廟第一方集團舊址近期將進行室內裝修,對五廟烈士陵園進行翻修,對進場道路進行硬化;修繕關莊烈士墓。市文化旅游體育局推介多條紅色旅游經典線路;水后、官莊、五廟等鄉鎮積極培養紅色旅游解說員;一些旅行社選拔導游到外地學習紅色旅游講解。
二、我市紅色旅游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市在紅色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紅色文物遺址的調查、保護、修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紅色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旅游角度看,我市紅色旅游產品還比較豐富。紅色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這與我市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及其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地位不相稱。
一、發展規劃不科學
2010年,原縣黨史研究室牽頭在全市開展革命舊址普查,共查明革命舊址185處,其他舊址9處。 2012年6月,他主編《紅色記憶——潛山縣革命遺址概況》,精選68處。但由于缺乏從發展紅色旅游的角度進行系統規劃,這些革命遺址的文化發掘、保護和修復工作分散、獨立進行。首先,鄉鎮尚未將紅色旅游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開展各項建設項目時很少考慮紅色旅游發展因素;其次,從市層面看,缺乏對紅色旅游的統籌規劃,也未能將紅色旅游納入區域旅游發展進行系統規劃。
2、資源開采不系統
近年來,我市在紅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總體來說還停留在史料層面,與旅游的要求相距甚遠。各個紅色旅游景點的文化還只是一個旅游景點,并不系統。因為沒有宏觀的觀察和整體的聯系,千山的紅色故事就無法講得深入透徹,不引人入勝,不精彩,更不能凸顯其重要地位。
3、人才隊伍不足
目前,我市紅色評論員人才隊伍嚴重缺乏。一些紅色網站即使有人講課,也基本都是以史料為主,缺乏生動性和震撼力。要出臺措施,在普通導游基礎上,招聘和培養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好的紅色導游,建立可聘用、兼職、委托第三方、聘用等靈活用人機制??梢哉心贾驹刚?。
4、資金保障不足
由于許多紅色遺址地處偏遠山區,修復和建設旅游配套設施的成本較高。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我市被列為“鄂豫皖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縣”的契機,積極爭取紅色文保項目。同時,市財政應列入專項預算和專項資金。
三、對我市紅色旅游發展的建議
1.系統評估和科學規劃
一要完善革命文物保護平臺。文化旅游體育局、歷史辦、退役軍人事務局要通力協作,繼續開展革命文物全面普查鑒定工作。根據革命文物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建立檔案目錄并分類;必須對影響事件的廢墟和遺跡進行維護和修復工作;對特定實物可移動文物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和修復;口述歷史資料必須及時搶救和保護。對于可移動文物,將通過技術鑒定進行分級,進入博物館、紀念館進行保護和展覽。對于不可移動文物,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規定,積極向國家、省、市、縣各級申報。文物保護單位。
其次,文化旅游體育局要牽頭,對紅色遺產地紅色旅游開發進行系統評估,確定重點(避免全面開花、漫無目的),點點滴滴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前山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釋放。
最后,紅色旅游重點所在鄉鎮要進一步強化“ 旅游”、“ 紅色旅游”意識,將旅游業和紅色旅游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旅游和紅色旅游因素滲透到各地。項目建設全過程科學落實《潛山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
2、講好故事,突出自己的特色
充分利用和大力宣傳我市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宏源千山”品牌。一是打磨一套精彩的紅色旅游指南文字。在收集整理的紅色文化史料的基礎上,將潛山紅色革命歷史納入全省乃至全國紅色革命歷史統籌之中。必須系統、闡釋千山紅色故事的歷史脈絡和重要地位;必須生動,講述驚心動魄的千山紅色故事;它必須是當代的,講述千山紅色故事的當代價值。以引導詞為基礎,凝練推出了“紅源千山”旅游宣傳口號、紅色旅游宣傳畫冊、紅色旅游宣傳片、紅色旅游歌曲、紅色晚會課堂、紅色故事、一批紅色旅游宣傳片。旅游工藝品營造濃厚的紅色旅游發展氛圍。其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宣傳隊伍。對現有導游隊伍進行紅色文化系統培訓,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知識和業務水平;建立科學靈活的用人機制,選拔培養一批專業紅色文化傳播者。最后,打造一批紅色旅游景區。市區正在建設紅原前山革命歷史陳列館。建議烈士陵園更名為“紅原千山紀念公園”,增設展覽館,豎立雕塑,形成紅色旅游中心。官莊鎮、水后鎮、五廟鄉等紅色旅游重點鄉鎮要加快相應紅色遺產地整治和紅色展廳及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三、多管齊下,融合發展
用文學塑造旅行,用旅行凸顯文學。我市紅色遺產大部分坐落在青山綠水之中。紅色旅游相關鄉鎮要在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整合資源。首先,要開展游學活動,組織當地中小學生和公職人員在清明節、黨的生日那天參觀革命遺址,緬懷先烈。同時,讓紅色故事走進課本、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讓愛國主義、愛黨、愛家鄉的種子在中小學生和公職人員心中培育起來。其次,紅色旅游要與生態旅游、健康旅游、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帶動全縣主要景區和全區旅游,以天柱山為龍頭。建議天柱山旅游總公司設立宏源千山培訓中心、大別山精神培訓中心,并以市場化方式運作,讓紅色旅游助力文化旅游振興。
4. 提高標準,打造品牌
要增強文化自信,積極舉標桿,加快融入大別山紅色旅游圈、江南紅色旅游圈,通過宣傳建設確立紅色源地地位。同時,推動長三角旅游一體化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區域合作的“鞭子”。打造“長遠”效應,必須做好“宏源千山”文章,把“宏源千山”品牌做大做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