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馬達 羅近人 通訊員 李黎明 陳才)對于貴陽市南明區稅務局新華稅務分局分局長徐茜來說,過去48年的人生中,有兩個時間節點最為刻骨銘心。其一是1997年,時年21歲的她考入貴陽市白云區地方稅務局,成為了一名稅務干部,從此開始了踐行“為民收稅、為國聚財”使命的春風“稅”月;其二是2010年,她與一個大山里的孩子命中注定般的相逢,拉開了她與孩子們同經風雨、共渡難關的公益事業序幕。
“我資助過三個孩子,但我不是‘資助人’,我是他們所有人的媽媽。”提及資助過的孩子,徐茜感慨道,“我不需要回報,只希望孩子們健康長大,有能力后,能將這份愛心、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
因“緣”巧合 誤入深山結善緣
“泥巴路、茅草房,土磚搭起的灶臺和床,一顆微微發亮的小燈泡孤立地掛著,一點也不關心在它下面生活的人……很難想像,一個7歲的孩子,是怎么用小小的身子拖著這個家一天一天地往前走!”回憶起第一次見到留守兒童瑤瑤的情景,徐茜語帶哽咽。

瑤瑤是徐茜資助的第一個孩子,也是點燃她公益事業的第一株火苗。
2010年春天,徐茜與朋友們相約去遵義市余慶縣大烏江鎮旅游。在大烏江鎮涼風村駐車游玩時,一行人注意到一個模樣乖巧但身穿大人臟衣服的小女孩在門后不停偷看。“這個女孩清澈的眼睛觸動了我。”徐茜說,出于好奇,一行人便走進了小女孩的家,“破舊的茅屋和滿墻的獎狀,給了我們強烈的震撼。”
徐茜在和小女孩聊天中了解到,她叫瑤瑤,10個月大時母親患腦瘤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務工。7歲的瑤瑤不僅要照顧殘疾的姐姐,還要照顧88歲高齡的爺爺。“剛聊一會,瑤瑤便說要去做飯了,我看著她墊著雙腳嫻熟地在灶臺邊刷鍋淘米,‘心酸’的感覺一下子涌上心頭!”徐茜說,自己也有一個女兒,比瑤瑤還小三歲,“那一瞬間,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女兒。”
隨后,徐茜和朋友們立即趕到瑤瑤就讀的大烏江小學,與瑤瑤的老師、班主任、校長溝通,在了解到學校和瑤瑤的情況后,徐茜決定長期資助瑤瑤,朋友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捐贈學校。
徐茜不僅為瑤瑤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資保障,還從細微處去感受她的喜怒哀樂,積極了解她的心理狀況和情緒變化,想方設法解開她的心結。

一次半期考試,瑤瑤的年級排名下滑厲害,徐茜悄悄打電話聯系了班主任,才得知瑤瑤的心事——“成績再好,家長會上也不會有媽媽為我鼓掌。”于是,徐茜暗下決心,一定要去參加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期中家長會那天,徐茜一大早便從貴陽出發自駕前往瑤瑤的學校。由于下雨,山路被沖出很多大坑,到處是亂石泥濘,開了五個小時才終于到達學校,看到站在校門口的瑤瑤,徐茜上前緊緊抱著她,兩人相擁而泣。
“媽媽,我愛你。”2014年6月的一天,徐茜結束了一次日常探望,正準備驅車離開時,瑤瑤從背后抱住徐茜哭喊道。
如今,在媽媽的愛意中長大的瑤瑤已經成為一名大三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成績穩步提升,還時常關心媽媽的近況。逢年過節會親手包粽子等禮物送給媽媽,在母親節當天用手機錄音唱歌給徐茜聽……
“是媽媽給了我一切。她教會我愛與成長,讓我擺脫自卑,變得開朗!”瑤瑤說。

集“火”成炬 崇德向善不為名
徐茜常年資助瑤瑤的事跡在身邊傳開。在她的影響下,朋友、同事也利用業余時間,加入到愛心資助的隊伍中,共同踐行“用助學來筑夢,因筑夢而鑄人”的信念,她的善舉也得到了自己單位大力支持。
2022年,“徐媽媽愛心基金”在貴州省慈善總會簽訂協議冠名成立。依托該基金,徐茜在南明區稅務局黨委的幫助與支持下,專門設立了“徐媽媽愛心工作室”。
“工作室的志愿者就是全局干部職工。大家都是利用自己業余時間,盡自己的力量,為更多困境兒童、困難群體點亮希望之燈。”徐茜說,“徐媽媽愛心工作室”成立后,在公益這條路上,她不再只是一個人戰斗。
2022年的8月,在一次納稅服務走訪中,“徐媽媽愛心工作室”志愿者無意中了解到,南明區花果園片區有一位謝女士,她是因病致殘的特殊人群,曾被查出患有骨結核且眼睛幾乎失明,離異后獨自撫養12歲的女兒。志愿者們便主動聯系民政、殘聯等部門,為她認定身份,讓她享受到便捷的醫保服務,減輕繳費負擔。

2024年4月的一次回訪,當“徐媽媽愛心工作室”志愿者再次走進謝女士家中時,發現她有了由內而外的轉變——笑容多了、健談了,眼睛也恢復了感知光的能力,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及骨結核也在治療中漸漸穩定下來。
“第一次接觸到‘星星的孩子’,是2023年5月的一天,在南明區愛心家園兒童特殊教育康復訓練中心。”徐茜說。
當時,“徐媽媽愛心工作室”志愿者們聚集在愛心家園二樓會議室,大屏幕上播放著的關愛“星星的孩子——自閉癥兒童”宣傳片。宣傳片中一位母親“我只想比我的小孩多活一天”的告白,深深觸動了志愿者們。
在愛心家園趙新玲校長的影響下,“徐媽媽愛心工作室”把自閉癥群體納入了資助范圍,為孩子們送去知識分類盒、識字安靜書、蘑菇釘玩具拼圖等教學用具和零食大禮包,愛心家園兒童特殊教育康復訓練中心也成了貴陽市稅務局和南明區稅務局的志愿服務點,稅務人的點滴愛心匯聚成溫暖的河,用愛意融化孤獨,讓更多的人看到“星星的孩子”努力發出的光芒。

“徐媽媽愛心工作室”把大家集“火”成炬,這火炬點亮的地方很多,遍布貧困山區、兒童福利院、盲聾啞學校、基層社區、困難群眾家中等等等等。
“一路走來,我們工作室得到過貴州省慈善總會設立的‘徐媽媽愛心基金’公益冠名基金稱號,徐茜個人得到過‘先進個人’‘辦稅服務標兵’‘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南明區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維佳說,“徐茜總是把這些榮譽轉化為激勵和鞭策,在稅收崗位上兢兢業業,在公益事業是上勤勤懇懇。她是好同事,也是好媽媽。”
“我的孩子們也給了我力量,讓我能堅持把愛傳下去。”徐茜說,“我們全局稅務干部職工的力量仍然微弱,希望能通過我們的點滴小事,帶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公益行動中來,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一起在公益路上,以愛為筆,以己所長,共同把愛進行到底。”
一審:羅近人
二審:馬達
三審:羅晟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