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為內河航運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環抱長江中游這一“黃金水道”,武漢市航運產業應以綠色化、智能化為導向,探索航運創新發展新路徑。
集聚產業,節約資源。產業集聚區具有平臺共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特點,降低了能源成本及額外損耗,提升了電力、煤油等能源利用效率。自2023年以來,江漢區加快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有效匯集航運資源,促進現代金融、商貿物流、商貿服務與航運服務業的協同創新。產業集聚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既讓綠水青山更加秀美,也真正產生了“金山銀山”的生態效益。
培育人才,托舉生態。隨著科技高速發展,航運技術必然向智能化延展。應著力培養掌握高端技術的人才,通過高精尖技術,為航運產業綠色發展增添活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歷程證明,只有抓住碳減排這一關鍵技術,方能為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領域錨定方向。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與長航集團、華航集團簽訂人才培養基地協議,讓航運人才充分掌握產業綠色發展動向,更讓人工智能、新能源特色服務等前沿研發成果,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率和生態效益。
布局交通,互通共贏。時值湖北省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武漢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核心樞紐城市的重大戰略機遇,航運業的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搶抓高質量發展新機遇,既帶動水陸交通共建互通,也有力帶動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水岸線是武漢位于“兩江交匯處”的獨特景觀,要以綠色航運帶動城市港口、沿江公園生態化發展,推動“航景”與城市文化旅游資源的有機結合,以綠色低碳推動長江文化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擦亮長江大保護的“武漢名片”。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階段,務必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為航運業綠色發展匯聚人才要素、資源要素、技術要素及共建平臺,守護“一江清水”,推動“黃金水道”綠色永續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