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鄧慧慧 威海報道
一談到碘缺乏,威海居民可能就擺擺手,“我們沿海地區經常吃海鮮海產,威海人肯定不缺碘。”事實上,按照國家現行的《碘缺乏地區和適碘地區的劃定》(WS/T669-2020)標準,威海屬于碘缺乏地區。碘缺乏地區的劃定依據是什么?導致威海碘缺乏風險的原因有哪些?威海市民需要怎么補碘?大眾網記者展開了調查。
自然環境普遍缺碘 沿海地區仍有碘缺乏風險
很多市民認為,碘缺乏地區的劃定是根據該地區居民飲食中的含碘量,或者是市民中缺碘人群的占比等,其實不然。
碘缺乏地區的劃定依據是以行政村(居民委員會)為單位,按照規定的抽樣方法進行調查,檢測水碘含量。飲用水水碘中位數低于40微克/升的地區為碘缺乏地區。威海大部分地區水碘含量均低于這一標準,因為被判定為碘缺乏地區。
即使威海是碘缺乏地區,但居民常吃海鮮,還會發生碘缺乏的風險嗎?為此,大眾網記者采訪了威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長籍繼穎:“海鮮和海產品中,只有海帶(干)、紫菜(干)等藻類食物以及蝦類食物中含碘量高,威海市雖地處沿海,但當地居民對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的食用頻率和食用量都較低,如果沿海地區居民食用未加碘的食鹽,其大部分居民碘攝入量就會低于國際組織和我國推薦攝入量,發生碘缺乏的風險很大。”
不止威海市是碘缺乏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普遍缺碘。《中國居民補碘指南》顯示,2017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開展了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工作,調查鄉數為39366個,其中,有32787個鄉水碘含量在10.0?g/L以下。可見,我國是一個自然環境普遍缺碘的國家,碘缺乏病防治應長期堅持不懈。
碘鹽認知存在誤區 市民更傾向購買非碘鹽
2017年以來,隨著鹽業體制改革的推進,中國的食鹽市場放開,非碘鹽的供應比例大幅提高。記者從家家悅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家家悅超市加碘鹽的月銷售額是30多萬元,非碘鹽則高達70多萬元。
為什么威海居民更傾向于購買非碘鹽?大眾網記者來到家家悅超市中心店,探訪威海市民購買非碘鹽的原因。
“我們家人都以為經常吃海鮮什么的就不用補碘了,這么些年一直買的都是非碘鹽,不知道威海還缺碘啊。”市民姜女士告訴記者。隨著上世紀普遍食鹽加碘干預措施的有效實施,2010年,威海市已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如今群眾補碘意識不足,防治意識逐漸淡化。
“聽說碘鹽吃多了會甲狀腺結節,嚴重的還會得甲狀腺癌,所以我買鹽都買不加碘的。”近年來,群眾就診率和健康體檢率明顯上升,特別是高分辨率B超和細針抽吸細胞學診斷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率,人群甲狀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不少群眾認為,食用碘鹽可能會誘發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癌,因此紛紛購買非碘鹽。
“這其實是一個認知誤區,甲狀腺癌的發生與電離輻射、環境、飲食、生活方式、精神壓力等多種因素改變有關,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食鹽加碘與甲狀腺癌高發的現象有關聯。”籍繼穎告訴記者。
科學補碘 食用碘鹽
我國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較廣泛、病情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消除碘缺乏病,中國為之努力了半個多世紀,食鹽加碘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食用加碘鹽是最經濟實惠且易于長期堅持的補碘方式。
健康成人體內的碘總量為20~50mg,平均為30mg。碘在人體內每天都在代謝,在碘攝入停止的情況下,體內儲備的碘僅夠維持2~3個月,所以補碘需要長期持續補。即使是沿海居民,也不會每天吃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或者魚蝦蟹來持續補碘,相比之下,每天吃碘鹽補碘要容易堅持得多。
為了倡導市民食用碘鹽,威海市疾控中心與家家悅集團合作,在家家悅超市調味品專區,設置醒目的碘鹽專題標牌,使群眾選購食鹽時得到提醒和引導,更快捷地分辨碘鹽與非碘鹽并進行購買。

普通成年人應該食用加碘鹽。如果不特殊增加富碘食物,一般人群每天從食物中和飲水中獲得的碘不能滿足人體需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碘過量,缺碘也是甲狀腺結節發病的病因之一,威海市立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遲海燕告訴記者:“患有甲狀腺多發結節需要查一下甲狀腺功能,如果沒有合并甲亢,還是建議食用加碘鹽。”
孕婦、兒童要充分補碘。缺碘相關的智力發育遲緩、孕婦早產流產、胎兒先天畸形、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流行疾病等,對妊娠婦女、哺乳婦女、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等人群的危害最大,在日常生活中這部分人群尤應注意充分補碘。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百姓生活的開門七件事,其中食鹽與健康關系最密切。碘鹽能預防碘缺乏病,保護兒童智力正常發育、身體健康成長,因此碘缺乏并非簡單的疾病問題,而是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人口素質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是事關民族素質、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的重大話題。科學補碘、精準化補碘,保證我國各地居民處于碘營養適宜水平,才能獲得碘營養的最大健康效益,進而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