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0月31日訊 (記者 王小涵)10月31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財政局副局長、二級調研員趙興廣介紹泰安市金融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情況,市財政局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全市金融系統聚焦金融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做大金融供給,提升服務質效,優化金融生態。到9月末,全市綠色金融貸款余額699.14億元,同比增長34.8%,高于全市貸款平均水平22.83個百分點。
做大流量,提供穩定資金支持。強化政策產品保障。爭取省級層面出臺8條金融專項政策,集聚省級金融資源支持泰安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引導駐泰銀行不斷創新信貸產品,提高產品針對性和有效性,打造省市政策協同、信貸產品聯動的組合效應。截至目前,已推出162個“強工貸”產品,為7610家企業發放“強工貸”貸款614.41億元。推動“政策宣講會 金融伙伴入企對接”深度融合,縱深開展“金融政策宣講暨項目推介會議”等活動,下沉3150家企業,高質量完成產品與政策的一線宣傳、現場推介。深化金融伙伴機制。制定《泰安市“金融助力·益企同行”品牌創建行動方案》,深入實施育苗、培優、夯基、成蔭、護林五大工程,對重點項目、高成長性科創企業、重點產業鏈企業、融資困難等企業分別采取配備輔導銀行、匹配金融伙伴團隊等方式,開展精準輔導服務。目前,已為14個省重大項目、47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項目、8個工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轉型升級項目、63個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項目,26個外貿小微企業、115家優質養老企業,全部配備金融伙伴團隊,開展全方位、個性化融資對接服務。推進銀企深度對接。聚焦科創、綠色低碳等領域,組織多場金融大集活動,促成銀企對接700余次,科創類企業貸款同比增長49.5%,綠色金融貸款同比增長34.8%。召開2024年度政金企合作會議,篩選綠色低碳和高新技術項目344個、1402.5億元。開展金融助力“綠卡”項目要素保障活動,73家重點企業、22家金融機構參與活動,共對接企業需求48個。
擴大增量,提高金融供給多樣性。深化多元合作。持續開展“省行行長泰安行”活動,爭取11家省級金融機構與泰安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城鄉融合發展、環境污染系統治理、新型工業化等領域項目建設提供授信3900億元。多次邀請國開行領導來泰安市開展無廢城市、文旅產業等專項調研,已向國開行推薦文旅項目18個、90億元。強化數字賦能。實施數字金融惠企行動,推進數字金融大腦企業賦能平臺建設,組織全市數字金融大腦平臺業務培訓會議,積極引導推動各金融機構、企業入駐平臺。平臺運行7個月以來,已入駐金融機構160家,發布金融產品159個,為500家企業提供貸款85.30億元。加大激勵引導。實施存貸聯動,根據各銀行機構對泰安市重大戰略、重大項目支持情況,動態調整銀行對公存款額度,今年以來,帶動銀行新增貸款投放467.3億元。每季召開金融工作聯席會議,通過會上“先進典型發言 末位表態發言”方式,督促縣市區及各機構抓好金融重點工作,不斷加大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支持力度。
提高質量,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拓寬金融服務渠道。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開展網格化銀企對接,全市共劃分290個金融網格,覆蓋中小微企業12000余戶,解決融資需求近36億元。在產業園區、村社區等廣泛設立52個金融驛站,引導驛站工作人員與金融網格員聯動開展上門服務,主動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政策宣講、銀企對接、便民服務等多元化金融服務,打通金融益企惠民“最后一公里”。9月末,普惠貸款余額995.66億元,同比增長20.06%。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立金融“白名單”,篩選優質企業進入“白名單”,開展清單化管理,對白名單企業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惠費率。規范信貸融資各環節收費與管理,引導銀行機構落實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減輕企業綜合融資負擔。9月末,全市一般性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打造資本市場“泰安板塊”。實施“252”梯次培育計劃,開展企業上市跨越行動,建立起從梯次培育到專家賦能、領導包保的一整套服務推進機制,全力支持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做優做強。開展“資本講堂”系列活動,舉辦各類企業上市掛牌培訓活動7場次,培訓擬上市企業家670人次。今年已推動1家企業通過紐交所審核;3家企業在山東證監局輔導備案;3家企業“新三板”成功掛牌;引進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責任編輯:單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