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觀看《延安》(陜西日報記者 王杰宇 攝)
8月18日,一趟從南昌開往延安的旅游列車抵達延安火車站。來自浙江、上海、廣東等地的700多名游客一下車就被熱情的腰鼓、秧歌表演吸引了。
“很高興來到延安,體驗熱血沸騰的革命歲月,體驗地道的陜北黃土風情,領略延安的新變化!”南昌至延安旅游列車導游李雪峰說。
探訪紅色景區,領略革命精神
8月20日,河北邢臺游客李雷帶著家人游覽寶塔山。站在山頂俯瞰全城,李雷說:“來到塔山,我能感受到戰爭年代的激情。”
李雷11歲的女兒李星月說:“我在課本上學過寶塔山的歷史。今天,我和家人一起站在雄偉的寶塔下,我感到非常興奮。”
延安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寶塔山分公司副經理高敏表示:“為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今年,寶塔山風景區推出了寶塔夜游活動。每天18:00至21:00,游客可以體驗到寶塔山同樣美麗的風景,利用現代技術將燈光與山體完美融合,展現出寶塔山的獨特魅力。游人可進入塔內,登上塔頂,感受古建筑藝術之美。”
暑假期間,還有來延安的游客和參加調研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團體。
8月10日至12日,西北政法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寶塔山、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陜甘寧邊區高中法院網站追尋紅色標記。
“延安之行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這片土地的神圣,也讓我們更加深入現實、走進生活、走進人民。”實踐組成員鄧宇陽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我們要積極弘揚延安精神,不斷流淌紅色血液,更加勤奮學習成長,積蓄力量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人們。
體驗原汁原味的黃土風情
“夜半,我們期盼黎明;寒冬,我們期盼春風;期盼紅軍到來,滿山杜鵑花開……” ” 8月18日晚,一群來自井岡山的朋友與500多人在安塞匯合。唱歌打腰鼓,氣氛熱烈、歡樂。
“我們從井岡山來到延安,在安塞學腰鼓,時間雖然短,但受益匪淺。”江西永豐歐陽修文化交流協會會員孫剛表示,安塞腰鼓聞名于世,是一門根植于黃土的藝術。 ,聽起來很刺激,看上去也很刺激。
“我的父親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我出生在延安,為了追隨父親的腳步,我從井岡山回到延安,心情很好。”來自井岡山的游客阮惠蘭說。
安塞區依托安塞腰鼓、剪紙、山歌、農民畫、民間藝術等精彩的民間文化藝術,積極開展一系列地方特色民間文化藝術活動,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參觀。安賽。
“紅歌合唱活動現場除了安塞普通百姓,還有來自黑龍江、北京、浙江等地的游客。”安塞大眾文化合唱團創始人李占東說。
夏季,在南泥灣,游客可以在黨徽廣場打卡,進入大生產紀念館。還可以觀賞千畝稻田,觀賞稻田畫,看稻草人,體驗“陜北江南”的農耕文化。
延安市南泥灣芳村榕天文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光表示:“我們變稻草為寶,打造了道夢王國·樂世界主題公園。該公園于7月1日正式開園,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遍布全國的游客。”
豐富旅游體驗業態
近年來,延安結合自身特色旅游資源,不斷拓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豐富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和體驗形式,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講好紅色旅游。故事。
在延安1938街區,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修復了七大禮堂、光華商店、新華書店、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等標志性建筑,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經驗塊。
“當我走進安瀾門,古色古香的商店、石磚和‘紅軍戰士’穿梭其間,讓我穿越時空,仿佛進入了1938年的延安。”來自江西的游客張強說:“我以前從來沒有來過延安,以前我對延安的了解就是黃土丘陵和窯洞,走進延安才發現不僅有紅色文化,還有豐富的歷史。”
此外,延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紅色主題演出《延安·延安》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延安》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從上海來到延安的女大學生白燕明,以及兩名紅軍戰士歐陽堅和栓柱之間戰斗、學習、成長的故事。演出集音樂、舞蹈、雜技、特技于一體,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
8月19日,來自鄭州的13歲游客畢義軒在觀看演出后激動地說:“看完演出,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要繼承老百姓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發揚革命精神,刻苦學習,報效祖國。” (陜西日報記者 王杰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