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彪
“警察媽媽”,這是孩子們對韋蘭最親切的稱呼。
韋蘭,安順市鎮寧自治縣公安局機關黨委副書記、網安大隊教導員兼市婦聯副主席。因從小在警察家庭長大,她一直將警察視為理想職業。
“‘警察媽媽’的稱號,是在一次走訪中得來的。”韋蘭清晰記得,那是她初到白馬湖派出所不久。
“三姐妹與年事已高的奶奶相依為命,眼看最小的妹妹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卻遲遲上不了戶口。”白馬湖街道黃馬社區副主任羅艷找到韋蘭,商討留守兒童戶口辦理事宜。
得知這一情況,韋蘭立即與同事前去核實。然而,實際情況比她想象的更復雜:父親外出打工多年未歸,母親改嫁外地,三姐妹只能與身患眼疾的奶奶相依為命,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
“首要任務是上戶口,還得想法子幫幫她們。”回程路上,韋蘭反復琢磨,并下定決心幫助她們一家。通過韋蘭不斷地溝通協調,派出所幫孩子上了戶口,她還聯系了一家公益組織,每月給孩子們資助500元用于讀書。
盡管解了燃眉之急,但韋蘭覺得還不夠。往后一有空,她便自掏腰包,帶著吃穿用品去看望老人和孩子,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缺失的母愛。慢慢地,韋蘭成了三姐妹的“警察媽媽”。
“從走入這個家庭的那天起,我在工作之余就會特別關注轄區內困境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韋蘭告訴記者,作為基層民警,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家庭,而該類家庭的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都極度渴望關愛,所以她愿意盡己所能幫助孩子們走出困境。
她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社會反響巨大。隨著一段段感人的幫扶故事被更多人熟知,韋蘭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人榜”候選人、第五屆貴州省道德模范等;2021年,被評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2022年8月,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同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派出所是直面群眾的基層單位,工作雜,這就需要咱們的腳步再‘勤’一些、眼睛再‘亮’一些、嘴巴再‘碎’一些,走好群眾路線,有些潛在風險要通過咱們民警認真走訪去發現、及時處理,才能真正起到預防作用。”韋蘭表示。
“凡是群眾的事,一件都不能含糊!”韋蘭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在派出所工作期間,她參與辦理治安案件700余起、調解糾紛486起,協助破獲各類刑事案件67起。
在韋蘭的倡議下,白馬湖派出所青年服務隊成立了“愛心基金”,得到了全縣民輔警熱烈響應、積極捐助。不僅如此,在安順市公安局、鎮寧自治縣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社會各界也都自發投入到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幫扶行動中,捐款、捐物、看望、陪伴、照顧,源源不斷的愛傳遞到了孩子們身邊。
“同事和愛心人士的捐款,都是緩解群眾眼前困難的重要資金來源。”韋蘭介紹,目前青年服務隊共幫扶了23名留守兒童,其中有的孩子從差點輟學成長為一名幼師,還有幾個孩子陸續邁進了大學。
如今,青年服務隊的幫助對象從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逐漸擴展到獨居老人、殘疾人。青年服務隊還投入到搶險救災、防疫抗疫等工作中,愛心接力正在不斷延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