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本報訊(通訊員楊瑩瑩)日前,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對謝某等3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是該院充分發揮“益心為公”志愿者參與案件辦理機制的一個縮影。
謝某和朋友李某、何某共同經營一家科技公司,3人時常為公司業務不景氣發愁。偶然得知可以利用外網軟件購買公民信息后,他們決定轉變公司業務方向,專門倒賣公民信息賺取差價。為了吸引客戶,謝某等3人在外網低價買入公民信息資料后,在社交平臺發布帶有“電銷數據”“精準客戶”等關鍵字的作品進行引流,并高價賣出公民個人信息資料。
今年5月,公安機關在日常排查中發現,有人在網上發布售賣公民個人信息,隨即立案偵查,并邀請閔行區檢察院依法介入,引導偵查取證,夯實證據基礎。經鑒定,謝某等3人電腦中含有公民個人信息近5萬條。
受理該案后,閔行區檢察院邀請“益心為公”志愿者深度參與案件辦理,發揮其專業優勢協助調查。結合被告人供述、交易流水等證據,該院準確認定謝某等3人的犯罪事實。鑒于謝某等3人的行為已經侵害到不特定公民的隱私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據悉,針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多發易發,該院依靠公眾參與線索發現的積極性,運用“上海檢察機關全息辦案智能輔助系統”、“益心為公”志愿者檢察云平臺等渠道,重點排查群眾舉報、志愿者提報、區聯動通報、新聞媒體報道線索,精準回應群眾關切。與此同時,該院綜合運用“磋商 檢察建議”的監督模式,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在會商研判、業務支持、線索移送、社會治理等方面探索協作機制,形成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合力。
來源:檢察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