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員送患者去檢查。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陳莼 通訊員 李欣 劉云芳 高瑩 黃旋旋)目前,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廈醫附屬第二醫院、廈醫附屬口腔醫院均啟用了“無陪護”試點病房,讓患者實現“入院有人幫,住院有人護,檢查有人陪”。
“三餐有人送,檢查有人陪,洗頭洗臉都有人管……”為真正解除家屬后顧之憂,讓患者安心住院,實現家屬不奔波、護理更貼心的優質醫療護理服務,福建省衛健委、省財政廳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加快推動形成一支由護士和護理員組成的專業、規范的護理從業人員隊伍,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
目前,我市正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提供“無陪護”服務模式,率先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并將其列為“為民辦實事”重要內容,以“專業照護”代替“家屬陪伴”,解決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難題,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護理周到 患者主動要求多住幾天
“‘無陪護’病房模式真是太方便了,護理得很周到!”10月30日上午,在廈大附屬第一醫院骨科病區,78歲的患者洪奶奶為醫療護理員點贊。
原來,近日洪奶奶因左髖關節病、腰椎壓縮性骨折來到醫院手術治療。洪奶奶雖然有幾個子女,但都因為工作原因無法進行全天照護,且對照顧術后病人毫無經驗。在入住骨科“無陪護”病房后,洪奶奶的家屬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無陪護模式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我們的難題,更不必擔心自己因缺乏照護經驗和疾病知識而照顧不周。”
通過醫護人員和護理員精心、專業的照護,洪阿姨術后恢復良好,每天睡得好、吃得香。每每問起洪阿姨對于“無陪護”試點病房的感受和對護理員的評價,她都會豎起大拇指,毫不吝嗇地給個大大的贊,甚至主動和醫生要求“多住幾天”,“回家也沒人照顧,不如待在這里,等恢復好一點再回去。”
無獨有偶,對“無陪護”試點病房模式點贊的還有82歲的游先生。他因胸痛住進了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成為較早享受“無陪護”管理模式的病人之一。起身上廁所時,護理員趕緊上前攙扶,游先生想要自己慢慢行走,護理員便緊跟在他身后,以防老人突然跌倒;因為身上插著管子無法洗澡,護理員就用毛巾蘸溫水,為游先生擦身子;提供的營養餐是根據個人病情訂制的……“這些都讓我覺得很溫暖,我的孩子們也可以安心上班了。”
陪而不護 徹底解放家屬雙手
“無陪護”這一創新模式給傳統的醫療護理帶來了新氣象,正在推進過程中不斷探索、破解難題。
“首先是觀念上的障礙。”廈大附屬第一醫院骨科護士長陳培英說,許多患者及家屬習慣了傳統的陪護模式,對“無陪護”病房的概念存在疑慮。家屬擔心將患者交給醫院后不能得到及時的關懷,患者也擔心住院期間缺乏家人的陪伴而感到孤獨、焦慮。
面對困難,試點醫院積極尋求破解之道。為了打消患者和家屬的顧慮,各醫院加強了宣傳與溝通,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宣傳手冊、醫護人員一對一解釋等方式,詳細介紹“無陪護”的服務模式和優勢。試點初期,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則推行“陪而不護”模式,即家屬可以陪床,但所有的護理工作無需家屬動手,全部由醫護人員和護理員完成。
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于2019年10月就在全省率先開展全院“無陪護”管理,若患者想念家屬,護理員會通過視頻通話的方式,讓患者與家屬聯系,也會實時向家屬通報患者的康復情況。
加強培訓 確保護理員持證上崗
在解決人力與專業技能問題上,醫院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加大護理員的招聘力度,并加強對現有護理員的培訓。據悉,我市自2021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醫療護理員規范化培訓,截至目前共培訓1700余人。
廈醫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護士長李昭蓉介紹,目前該院與專業護工公司合作,所有護理員均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取得上崗合格證。向患者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清潔衛生、排泄照護、飲食照護、給藥照護、肢體康復等服務,同時也提供具有本院特色的“無陪護”試點服務,包括協助患者生命體征的監護、院內外陪檢服務以及床旁訂餐或在線便捷訂餐等。
經過8個多月的試點運行,廈醫附屬第二醫院患者及家屬感受體驗良好,滿意度從93.97%提高到95.06%。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