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36.11%。作為社會構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能體現我國的發展成果。近年來,我國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有563萬處農村供水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水利部將農村飲水安全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標志,持續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經過近十年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力發展,大多數農村地區已經通上了自來水,但仍然存在少部分經濟薄弱地方的些許人過著“喝水靠擔”的日子。2022年8月,重慶地區經歷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天氣,在天災的考驗下,農村供水存在的問題涌現出來。
某村位于渝東北某個區縣鄉鎮,整個村落在叢山之中,海拔較高、交通不便。由于村級水庫、水池的體量較小,蓄水總量較少,導致在遭遇嚴重旱情時抵抗能力較弱,無法保障當地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迫于無奈,當地村干部只能聯系車輛到山下運水到山上。
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嚴峻,影響農民健康和經濟發展,關系到廣大農民群體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東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全國仍有3.23億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2.27億人飲水水質不安全。
飲水水質不安全包括氟、砷含量超標,飲用苦咸水,水源被嚴重污染等。其中工業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是農村飲用水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工業污染導致化學甚至毒理學指標超標,直接影響飲用水質量。農業面源污染通過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造成水體污染。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如氟斑牙、氟骨癥、癌變等。供水方式落后和水質監測不力也加劇了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由于農村集中供水率低,供水設施簡單,且大部分無凈水處理設施,并且農村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存在底數不清、監測力量不足的問題。
提升思想認識和加強組織領導是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的關鍵。各級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強組織領導。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應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評內容,實施目標管理。加緊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強農村水源保護是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轉變粗放型經濟增加方式,加強農村水污染防治,保護飲用水源。推廣生態農業,實施農資、農技一體化,降低氮肥施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加大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力度是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采取集中供水、分質供水、分散供水等工程方法,重點處理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加大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投資,重點扶持中西部地區,東部較發達地區率先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
建立有效水質監測體系是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必要條件。完善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源的環境管理。摸清未達標人口情況、飲用水質情況和地域分布,制訂重點建設和實施方案。加強對人口集中的大型村鎮飲用水源地的監測工作,確保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