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1月1日訊彩墨鏡像——趙先聞別樣之荷品鑒會暨《趙先聞繪畫藝術研究》首發式將于11月10日舉行,并于11月10日(上午10:00時)——11月30日在濟南市市中區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五號樓四層舉辦作品展覽。

畫家簡介

趙先聞,字知也,別號若荷翁,制嫁衣者。1949年生,籍貫山東省冠縣。1969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專業,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濱州地區藝術館館長,濱州畫院院長,濱州地區美術家協會主席,新華社山東文化藝術中心主任,山東電視書畫院副院長,國際美術報國內總編輯,山東省文聯委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F為濱州畫院名譽院長,濱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濱州文聯藝術顧問,濱州市現代原創美術研究院終身榮譽院長,濱州職業學院,山東航空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和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客座教授。
作品參加第七、八屆全國美展,參加改革開放四十年山東美術成果晉京展,獲第二屆全國水彩粉畫展優秀獎。
別樣之荷
文/王長征
先聞對縱向傳統的汲取是有選擇的,這說明傳統對于個人的重要性莫過于個人對傳統的獨立采取,在向傳統致敬的同時,留下因為自己的參與而發生了改變的傳統。北宋周子《愛蓮說》傳至他心,他奉之承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正是中國文人畫載道悠久之性格,我們是個老舊的民族,述而不作又其命維新。做學問有“按著說”也有“接著說”,我們也可以說先聞畫荷是“接著畫”。

看其紅日映荷圖,生機盎然,熱烈奔放,如紅裙曼舞,激動之處又似戰旗烈烈。日下荷事很少被前人取筆,先聞可謂反其道而用之,但朱筆入畫,旭日東升,如現龍在田,正當其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看其暮晚墨荷,他的這類作品多用水墨濡染浸潤,清靜幽寒,隱而不發,如隱士逸民,江湖之遠,遺世而獨立,所打花苞卻高潔芬芳,道心自居。

筆者欣賞的其中一幅畫荷圖,葉碧藍相襯,荷花則丹心相映,蓮梗又老墨曲折,蓮莖又淡墨挺直,蘆葦水草并生不害,千姿百態,各得其妙,似有蛙鼓陣陣,又有蟲鳴啼啼,上有飛鳥落落如魂兮歸來,一幅萬千生命的同臺歌吟,一幅象征民間百姓世代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理想國度。

當荷這一物象再發生在他的身上,自然會發生相應的差異,從而與前人相互分辨的同時,共同完成著對于荷這一主題的寫創。大千的汪洋沷濺,八大的清寒幽冷,白石的風姿生趣,和而不同,各得其妙。而先聞就是一位“接著畫”的來者,他并沒有將自己迷失在前人的鋪設中,他時而左顧右盼,那是一種比照和取舍;時而又埋頭獨造,那是一種獨步自成的審美自信。也就是說他首先是一位過來人,然而其幾何之構成,敷彩之沉浸,脈絡之篆折,有疏淡離落,有擠擠滿堂,有仙子婷婷輕歌曼舞,又有風動荷搖淺淺入夢,有殘荷凄美零落凋敝,又有金戈讓鐵馬沉沙折戟,皆成其一家也。


書籍展示





作者簡介
王強,男,山東航空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航空學院航空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濱州市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濱州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秘書長、濱州市職工美術專業委員會副主席。
學術業績:
先后主持參與國家藝術基金美術創作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課題2項、山東省省社科規劃課題1項;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孫子文化藝術獎一等獎2項,首屆濱州市文藝評論獎一等獎1項;
學術論文、作品發表于《文藝研究》《文藝評論》《藝術評論》《山東師范大學學報》《民族藝術研究》《美術界》《上海藝術家》《藝海》《設計藝術研究》《藝術教育》《濱州學院學報》等,論文入選全國美術高峰論壇、水墨作品入選第二屆濟南國際雙年展、舉辦“墨涂半盞”作品展等。
(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范貴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