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30日晚,悅康藥業(688658 SH)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 9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
10月30日晚,悅康藥業(688658.SH)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9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0億元,同比增長37.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45.90%;公司研發投入3.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4%。
集采影響逐步出清,多款創新藥即將步入收獲期
悅康藥業以高端制藥為主導,主營業務涵蓋新藥研發、藥品生產、流通銷售與國際貿易全產業鏈條,涉及化藥、中藥、生物藥三大類型,產品適應癥覆蓋心腦血管、糖尿病、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抗腫瘤、抗病毒、生殖健康等多個核心治療領域。
傳統藥物集采負面影響逐步出清,重磅大品種即將進入收獲期。悅康藥業傳統品種已被陸續集采,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被納入第三批集采,注射用鹽酸頭孢吡肟被納入第七批國家集采,其余眾多早期中標品種已完成續標。
心腦血管領域,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為悅康藥業獨家醫保品種,仍是其拳頭產品,銷量穩步提升;老牌中藥活心丸(濃縮丸)為國家醫保甲類,國家基藥品種,銷量持續提高;羥基紅花黃色素A是紅花活血化瘀功效中最有效的水溶性成分,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俗稱腦中風),為悅康藥業中藥1類新藥,有望成為30億元級別腦卒中大單品,該中藥創新藥產品已結束III期臨床試驗,NDA申請已于2023年12月19日獲得CDE受理;通絡健腦片(原“復方銀杏葉片”)為悅康藥業銀杏葉中成藥新布局,是定位于輕中度血管性癡呆(瘀阻腦絡證)的治療藥物,該中藥創新藥產品NDA申請已于2024年一季度獲得CDE受理;中藥1類新藥紫花溫肺止嗽顆粒,主治感染后咳嗽(風寒戀肺證),其NDA申請同樣已于2024年一季度獲得CDE受理。
另外,枸櫞酸愛地那非片為悅康藥業研發的 1.1 類ED新藥,市場空間巨大。經頭豹研究院測算,2019-2023 年中國抗ED藥物的行業規模實現從 42.8 億元到 78.9 億元的增長,預計 2024-2028 年中國抗ED藥物行業的規模將從 93.1 億元增至 157.0 億元。枸櫞酸愛地那非片于2021年12月獲NMPA批準上市,并已在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加拿大、韓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專利。悅康藥業2023年年報顯示,枸櫞酸愛地那非片(60mg)(增規)于2023年11月通過審評,且已形成枸櫞酸愛地那非原料生產線。
積極布局前沿領域,研發創新向未來
除了多款潛在大品種有望即將實現收入貢獻,悅康藥業亦錨定更前沿領域,深度布局小核酸和多肽等新領域。悅康藥業小核酸藥物和mRNA疫苗研發及中試生產平臺已初步建設完成,加強了其從靶點篩選與確認、序列設計、抗原設計、藥效評價、CMC小試和中試、臨床試驗到注冊申報的全鏈條的研發能力。
2024年10月,悅康藥業子公司北京悅康科創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新型Cap1加帽類似物發明專利授權,該專利涉及的自主研發的新型Cap1加帽類似物已在悅康藥業多個mRNA核酸藥物管線進行了驗證,表現出同行業更領先和更高效的競爭優勢。此項專利是公司繼《一種C6'取代鎖核酸修飾加帽類似物及其應用》專利被授權之后又一重要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帽類似物專利授權,也是繼悅康藥業1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NP可電離陽離子脂質和2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GalNAc化合物專利授權之后,依托悅康藥業核酸創新藥物平臺產出的又一重要的創新成果,為其在核酸藥物領域的研發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YKYY015注射液是悅康藥業全資子公司杭州天龍藥業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靶向PCSK9基因的小干擾核糖核酸(siRNA)藥物,瞄準的是高血脂類疾病這一患病率不斷攀升的廣闊市場。該藥物的化合物核心專利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并同步完成了PCT國際申請,悅康藥業享有全球獨占權益。該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FDA批準,近日,悅康藥業攜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悅萊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舉辦YKYY015注射液I期臨床試驗方案研討會,預示著YKYY015注射液的臨床試驗即將啟動。
此外,悅康藥業用于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國內首款反義核酸藥物注射用CT102已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完成Ⅰ期臨床試驗,目前IIa期臨床研究已接近尾聲,即將進入Ⅲ期臨床。
近年來,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行業政策密集發布,醫藥企業唯有在研發技術實力和效率、產品質量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繼續保持核心競爭力,持續豐富研發管線與推出新產品,并開啟數字化與醫藥行業深度融合,才能在新一輪醫藥變革中保持競爭優勢。2024年,悅康藥業與華為建立了長期全面合作關系,并組建了自營銷售團隊,在數字化轉型、管理體系、營銷模式、供應鏈優化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創新變革,確保在產品主導的基礎上,營銷與研發并舉,用“新”向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