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征程中,食品安全作為民生之本、健康之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鄉村,作為國家發展的廣闊天地和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后一公里,其食品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億萬農民的身體健康和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作為選調生,我們肩負著推動鄉村振興、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任,必須將鄉村食品安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實際行動守護好鄉村群眾的“舌尖上的安全”,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石。
強化源頭治理,確保農產品安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關鍵環節”的重要指示精神下,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強化源頭治理,以“四個最嚴”為標尺,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全力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廣綠色種植養殖技術,鼓勵農民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保手段替代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從根本上遏制農產品污染,實現從源頭到餐桌的綠色安全鏈條。同時,構建并不斷完善農產品追溯體系也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一環。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可追溯管理,確保每一環節都可查證、可控制。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也讓消費者能夠清晰地了解產品來源,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從而進一步增強公眾對農產品質量的信心。
提升監管能力,織密安全防護網。為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需強化鄉村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通過專業培訓提升監管人員專業素養與執法水平,確保監管工作精準高效。同時,積極響應國家“智慧監管”號召,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信息快速流通與智能分析,提升應急響應與風險防控能力。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其創新性地構建了覆蓋農業生產全鏈條的信用體系,不僅涵蓋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化主體,還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評價機制,廣泛收集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形成動態監管與信用獎懲機制,有效激勵生產經營者自律,為消費者織就一張嚴密的食品安全防護網,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監管模式。
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健康發展。為推動鄉村食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需積極引導和支持其向標準化、清潔化轉型,通過技術創新與設備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和食品安全標準。同時,聚焦鄉村特色食品品牌培育,利用品牌效應激發市場活力,促進鄉村經濟繁榮,實現食品安全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響應國家“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我國農產品品質不斷優化,合格率穩居高位,綠色、有機及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激增,彰顯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顯著成效。這一系列政策與措施不僅豐富了市場供給,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還顯著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與國際競爭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未來,將持續深化產業升級,強化品牌建設,推動鄉村食品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公眾意識。加強鄉村食品安全宣傳,通過講座、宣傳冊、村廣播等多渠道普及知識,提升村民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鼓勵村民參與食品安全監督,構建“全民共治”格局,營造食品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鄉村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地推進。作為選調生,我們更應當將鄉村食品安全視為己任,勇于擔當、主動作為,通過強化源頭治理、提升監管能力、加大宣傳力度、推動產業升級等多措并舉,共同織就一張嚴密的鄉村食品安全防護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鄉村的每一份食品都成為安全、健康、美味的代名詞,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動力,讓人民群眾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
(重慶市萬州區長嶺鎮人民政府 帥冰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