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程前往農村集市,盯準使用老年機的大齡老人,打著“平臺拉新”的名義,用送紙巾的方式,獲取其電話號碼發給“上家”,從中獲得高額利益……11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三周年之際,一起針對川渝兩地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同日在重慶市大足區和四川省資陽市開庭。庭審現場,有50名75歲以上老人和部分受害者,專程受邀前來旁聽,“沒想到他們竟然拿我們的電話號碼賣錢,今后電話號碼再也不能給陌生人,也不能去貪小便宜。”市民楊德友說。

庭審現場
這伙人專騙農村老年機用戶的電話號碼
在本次民事公益侵權案件庭審被告席上,坐著陳某某等人。據承辦檢察官宣讀公益訴訟起訴書介紹,陳某某為重慶市大足區某鄉鎮居民,平日以集市擺攤為生。2021年9月,他在網上看到一“拉新”廣告,對方稱可采用送禮品的方式,去獲取老年人的手機號碼、驗證碼用于注冊相應軟件APP,注冊成功即可按照2~30元/條的價格結算獲利。上手后,陳某某陸續發展了15名熟人為下家,在重慶市大足區、四川省資陽市多個鄉鎮以同樣的方法進行“拉新”獲利。
“盯住老年機,老年機只能接打電話,基本沒有注冊過任何軟件。”“趕場天人最集中,尤其是農貿市場和菜市場,不要去太繁華的地方,容易被查。”“我們要說自己是平臺員工,不要告訴他們拿號碼的真實意圖。”……為了能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號碼,他們還對目標客戶進行精準定位。
短短5個月,陳某某等16人在川渝兩地多個鄉鎮趕場日打出“公司搞活動,免費送紙巾”等口號,騙取川渝兩地上萬名老人的電話號碼用于注冊APP。

庭審現場
受到刑事處罰后 還面臨民事責任
2022年1月6日,陳某某團伙被資陽市安岳縣當地派出所查獲并到案接受調查。經審查,2021年9月17日至2022年1月6日期間,陳某某等16人共計獲利76萬余元。2023年4月3日,本案16名當事人因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刑事徒刑(均為緩刑),并處3萬-30萬元不等的刑事罰金。
刑案告一段落,但陳某等人侵害眾多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民事責任不容逃避。2024年初,四川省資陽市檢察院將案件中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在重慶的部分,作為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至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2024年9月,兩地檢察機關首次就關聯案件以統一的法律適用,統一的訴訟請求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力爭做到同案同處。
2024年11月1日,該案在重慶大足區和四川省資陽市同日正式開庭審理。在法院的主持下,公益訴訟起訴人與被告當庭達成調解,協議要求被告在本案裁判生效后3個月內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并根據各人侵犯個人信息的數量印制個人信息保護警示宣傳單,一年內參加3次檢察機關指定的公益活動。
本案也成為川渝兩地檢察機關就關聯案件以統一的法律適用,統一的訴訟請求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第一案,有力推動了川渝公益保護法治一體化。

拿到宣傳資料后,老人正在認真閱讀
50名老人旁聽庭審 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旁聽了本次庭審后我知道了身份證、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都不能輕易給陌生人。在街上遇到掃碼免費送禮物的,也不能去掃。我還收到一本反詐的小冊子,我要回去給家里人看。”參與旁聽的市民王世蓉說。

庭審結束后,為參與旁聽的老人發放宣傳資料
75歲的大爺李德友來自附近的某生產大隊,“我平時都在家里種地,也曉得一些詐騙方式,比如打電話喊我去投資就肯定不能信。但用送東西來要電話號碼這種平時就忽略了,回去也要給隊里的人宣傳。”
“我之前就上當受騙過。原來在菜市場有人說掃碼免費送條魚,我就掃了。結果沒兩天就接到詐騙電話,卡里的8000元被轉走。我現在知道不僅二維碼不能亂掃,電話號碼也不能隨便給。”市民楊女士說。

參與旁聽的老年人
據介紹,如何通過辦案加強農村邊遠地區留守老人權益保護?這是該案辦案組一直思考的問題。因此,檢察機關特意邀請50名75歲以上老人及部分受害人到場旁聽,為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老年個人信息保護法治課。
一分院承辦檢察官黎琳表示:“該案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國含農村在內的偏遠地區老年群體的個人信息保護漏洞。檢察機關經深入分析研判,我們發現老年用戶雖然對一些常見詐騙套路有所警惕,但對本案中的違法獲取、利用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毫無戒備,有的甚至不理解什么是個人信息保護。希望通過案件辦理,老年群體能提升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不再讓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同時,一分院聯合重慶市反詐中心,創新改編本案案情,特別制作一期《老年機用戶“福音”:免費送抽紙》宣傳視頻,該視頻已于2024年11月1日,在川渝兩地、檢警兩線各大官方平臺同步上線。
上游新聞記者何艷
編輯:楊虹責編:石亨,吳忠蘭 審核:馮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