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龍抬頭”,中原大地春潮涌動。全省上下正在全力以赴積能量、求發展,釋放開放動力、匯聚開放動力、踐行開放行為。
3月11日,《河南日報》在《龍抬頭舞中原——從“龍”地標看河南》一文中提到了洛陽龍門石窟。這里,描繪著企業家們的多彩畫卷和砥礪前行的決心!我們來看看吧~
洛陽龍門石窟
這些奇特的“工作”你見過嗎?
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等朝代。它們從北到南長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2800余處。
龍門石窟歷史悠久,跨越多個朝代。它們從不同側面以大量實物圖像和文字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發展變化,為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貢獻。
作為千年石刻藝術的瑰寶、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龍門石窟以其獨特的東方氣質、優美的雕刻藝術、悠久的歷史傳說,展示了中國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傳播文化。如此偉大的美麗。
許多游客進入龍門石窟欣賞精美的石雕,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之美,領略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
“春天到龍門山,登高望遠,求福氣。”近日,來自東北的游客李欣同帶著家人去洛陽龍門石窟景區登山郊游。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石刻藝術三大瑰寶”之一。如今,單純的景區“觀賞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李心童一家人對旅游“沉浸式體驗”的新期待。
在龍門石窟景區龍門古街的“至尊龍門”沉浸式體驗館中,隨著光影流動,觀眾沿著歷史的長河完成一場極其絢麗多彩的文化巡游。
“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幾千年的歷史變得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觀眾覺得不虛此行。”龍門石窟景區營銷管理部經理史麗華介紹,“至尊龍門”以龍圖騰開啟,穿越千年。 20年的洛陽城,全息天幕依次呈現魚躍龍門、石窟開鑿、大唐圣都、飛舞牡丹等場景。這是一場13分鐘的視覺盛宴,是洛陽、龍門古代歷史的“濃縮重演”。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文化創意 科技創新”為基本路線和主攻方向,著力推進數字景區建設和數字度假村。
“龍門石窟景區已率先成為全國首個5G全覆蓋智慧景區。”史麗華表示,“以新活力重振文化遺產,是旅游進入新業態后面臨的新考驗。我們創新打造文化旅游新場景、新業態,讓游客從‘看風景’轉變”到“入景”,從簡單的觀光到參與式、互動式的沉浸式體驗。
新文化旅游激發新活力,也帶動“消費熱”。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洛陽市共接待游客1113.5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2.93億元。其中,龍門石窟接待游客45.86萬人次,成為全國春節自駕游十大熱門景區之一。 “至尊龍門”沉浸式體驗中心入選“2022年智慧旅游創新項目”。
未來,龍門石窟作為洛陽文化旅游產業的“一把手”,將繼續助力洛陽打造全國沉浸式文化旅游目的地,讓越來越多的人聽到“龍門故事”、“洛陽聲音”,讓豐富的歷史遺產恢復昔日的輝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