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何須秋風悲涼地扇扇?
人與人之間的第一次見面是美好的,尤其是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次見面。
黛玉進了賈府,本來想“靠奶奶和叔叔的姐妹”,卻不料遭遇前世的委屈,走進了死胡同。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不是那些面目兇惡的人,而是那些面容美麗的人,讓你一眼就愛上他們,然后一點一點地消耗你。
就像寶黛爾玉一樣。
一片葉子就能蒙蔽眼睛。世界上有太多的男人和女人被自己外表的美麗所欺騙。為了更加脫穎而出,作者曹先生別出心裁,設置了兩個神靈轉世:寶玉的前世是神瑛,黛玉的前世是江珠。
我們形容人的美的時候,常用“美如仙女”這句話,所以作者將他們奉為神,達到了人間極致的美。
有多美呢?作者通過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并通過他們的眼睛向我們描述了他們。
我們先來看看玉的美感。
面如中秋月,色如春曉花,鬢如刀痕,眉如水墨畫,面如桃花瓣,眼如花。秋波。盡管生氣,它有時也會微笑,即使生氣,它也是深情的。
什么節目這么好看?就像如今制作精良的流量小生一樣,360度無死角,而且還充滿情感,極其友善。
換句話說,它美麗但不孤傲。不是霸氣的風格,而是深情溫暖的陽剛風格。
作為一個男人,太漂亮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里有一句話:“年輕人年輕,但力量不夠努力”,“你會英年早逝,否則你會貧窮”這句話仍然在我的心里。現在讀到這里,我淚流滿面。
結合Zippi來理解,寶玉的美麗是“要么年輕,要么貧窮”的象征。這并不是虛張聲勢的相貌。我們都聽說過“男孩應該在貧困中長大”。男孩子就應該多挨打。如果養得太嬌氣,就經不起風浪。要么一場小病就結束比賽,要么一次小挫折就足夠了。戰敗了,自然“要么英年早逝,要么窮困潦倒”。
這個說法后來得到了驗證,這也是紙皮感嘆“大哭一場”的原因。
然而,這種美卻能夠吸引沒有經驗的小女孩,尤其是那些內心空虛時期的小女孩。
黛玉就是這樣一個小女孩。
母親去世了,他遠離父親,獨自來到一個與生活環境格格不入的大家庭。這里的每個人都尊重禮儀和規則。唯一和她親近的奶奶,也有一股威嚴的氣場。至少她不能像在媽媽面前那樣任性、風騷。 (見上一篇:《誰還記得初進賈家的那個受過良好教育、可愛的林小姐?》
當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他會下意識地尋找親近的人作為心理依托。寶玉的出現,悄然安撫了黛玉內心的驚慌。
這就是暖男的治愈功能。只是黛玉這樣的小姑娘不知道,暖男的溫暖是天生的屬性。釋放溫暖是它們的天然功能,不會只釋放給一個人,比如中央空調。 。
所以,“黛玉一看,大吃一驚,心想:好奇怪,好像以前見過,多么熟悉啊。”
這句話把前世的因緣聯系起來,同時也凸顯了黛玉心中的親近。所謂一見如故的感覺,其實就是這個人符合內心的想象。任何研究過弗洛伊德的人都應該對此有深刻的認識。 《紅樓夢》被稱為百科全書,其中的科目之一就是心理學。作者對人物心理有深入細致的了解,盡管作者并不知道這就是心理。
那么,黛玉在寶玉眼中到底是怎樣的天仙模樣呢?
兩道彎眉似皺非皺,一雙眼睛似喜非喜,神情中透著兩個酒窩的悲傷,這是一身的病。有幾滴淚水,還有輕微的喘息聲。當他安靜的時候,他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在水面上閃閃發光。他的動作就像是撐風的弱柳。其心比干多一竅,其病如西子。
這是什么類型的美女?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嬌弱、無力、悲傷。其實這是一種病態的美。美味和憂傷,都是由病態的身體造成的。
這種病態的美,最符合寶玉這樣的暖男審美:心疼他,溫情有用。
正如上面分析的,暖男的作用就是釋放溫暖,就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溫暖。只有那些內心脆弱、自身又無法缺乏溫暖的人才有迫切的需求。
寶玉自幼流連于內簾,只見過自家姐妹閨女。她們都身體很好,從來沒有嬌弱過,寶玉的溫暖無處釋放。黛玉的病態美貌正是他所夢寐以求的,他的溫熱功能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寶玉看了,笑道:“這位姐姐我曾見過。”賈母笑道:“這又是胡說八道,你怎么見過她?”寶玉笑道:“我雖然沒有見過他,但我看他臉上的慈祥,就覺得雖是老相識,但遠隔重逢也好。”
這就是世人所理解的一見鐘情:你有你所需要的,我也有你所需要的。其實,這種一見鐘情與心靈無關,只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一種精神聯系。
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弗洛姆在他的《愛的藝術》一書中提到:
不成熟、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成熟的愛情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愛情的藝術》上海譯文出版社第38頁)
總之,出于需要的愛是幼稚的愛,出于需要的愛是成熟的愛。顯然,保黛的愛是出于需要的愛。
如果供給與需求的關系能夠始終保持平衡,出于需要的愛也能夠長久。問題是:這種供需關系很容易被打破。
比如,寶黛初見的美好很快就被寶玉扔玉打破了。
又問黛玉:“你有玉嗎?”大家都對他的話感到不解,黛玉就以為他有玉,就問我有沒有玉,回答說:“沒有,我想玉是一塊的。”如此稀有之物,豈人人皆有?”寶玉聽了,頓時大怒,將玉佩摘下扔掉,罵道:“難得之物,竟不顧人品位。 ,你說:“我是不是通靈者!我不想再惹這個麻煩了!”
寶玉釋放溫情的很徹底,無私,盡力。在他的觀念里,只要是他看重的人,就應該享受和他一樣的待遇。他有玉,“我家里沒有妹妹,但是我有,我說沒意思,現在來了這個仙女一樣的妹妹。”不,這不是什么好事。”
寶玉的話里有一個細節:“家里沒有姐妹。”他只提到姐妹,沒有提到兄弟。在寶玉心里,他其實是認同自己的女兒的。
這種分享心態固然很好,但世間萬物怎能分享呢?尤其是“通靈寶石”這樣的“命脈”更是不能共享。
“通靈寶玉”是寶玉的命脈,而寶玉本身就是賈母的命脈。
回到第二章,冷子行到榮國府演講時,說玉是含著玉而生的,“所以祖母覺得愛如寶”,而當他來到逮捕周某時,“他伸出手,只抓到了一些粉末和發夾環”。這讓鄭父“很不高興”,“只有石夫人的日子還是老樣子。”
不言而喻,黛玉的出現擾亂了嘉木的起司,這注定了寶黛幼稚的愛情是短暫的:只要嘉木還活著,她就會竭盡全力保護寶玉的利益,她的命根子,而黛玉也會唯一損害寶玉利益的人。
因為扔玉事件,黛玉進賈府的第一天就“流淚”,開始了還淚之旅。
這場美麗的邂逅,成為了寶黛人生災難的起點。
回想起第一次見到寶黛的時候,那種純粹美好的感覺已經蕩然無存。所謂美麗,只是當事人的自我陶醉,也符合吸引力法則:你需要什么,就會吸引到你。
如此看似美好的初遇,毀掉了多少人的人生?
特別說明:本次紅樓解讀是按章節順序寫的。主要著眼于文本細節,力圖從細節中找到容易被忽視的地方,重新詮釋人物和情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第一章開始。 “紅樓夢,作者想表達什么?”有多少讀者誤入歧途! 》,這樣更容易理解。
往期回顧:
第1章 甄世隱的夢與靈異經歷
《紅樓夢》|紅樓夢,作者想表達什么?有多少讀者誤入歧途?
《紅樓夢》|木石因果:最無情的紫草
《紅樓夢》|甄士隱、賈寶玉:他們都是無用的讀書人
《紅樓夢》|這首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甄士隱一聽就明白了?
《紅樓夢》|賈雨村:他被讀者討厭,但他是紅樓里最正常的人
《紅樓夢》|焦星成功的一生暗示了作者對柴黛的態度
第二章 賈夫人去世,冷子行在揚州城榮國府演講
《紅樓夢》|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完美的,卻做了兩件可怕的事
紅樓隨筆 |冷子行在榮國府的講話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紅樓夢》|最了解寶玉的人,其實是賈雨村
第三章 賈雨村婚后重操舊業,林黛玉離開父親前往京都
《紅樓夢》|誰還記得初進賈家的那個受過良好教育、討人喜歡的林小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