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詞全集》《木蘭花令那古絕絕詞》(《飲酒詞》)
作品《木蘭詞·乃古覺覺詞的柬埔寨之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如初見①,秋風何愁畫扇②。改變一個老人的心很容易③,但改變一個老人的心很容易!
驪山的話到了半夜,淚雨依然響著,但最后我不抱怨。錦衣男子竟盼到這一天,真是太不幸了!
【筆記】
①無期徒刑:如果戀人能像初戀時一樣。一開始,總是圍繞著彼此,彼此親近。如果我們始終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出現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薄,甚至變得無情的情況(秋凡見《捐贈》)。一兩句連成一體,通俗易懂。
②句是什么:這用了解語被漢族拋棄的典故。班婕妤是漢朝的皇貴妃。她被趙飛燕讒言,退入冷宮。后來,她寫了一首《怨歌》,以秋扇比喻,表達自己被拋棄的怨恨。南北朝梁劉孝綽的《班姐妃子》詩也指出“妃子身如秋扇”,后來就用秋扇來形容被拋棄的女子。這里的意思是,他們一開始是相愛的,后來卻分開了,今天被拋棄了。
③兩句閑話:我認為這兩句話最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老朋友。應該說理解為戀人或者情人并沒有錯,但是字面解釋有問題。我理解前一句的意思是,相愛已久的戀人現在輕易就變心了(就變心了,多么無奈,多么悲傷)。后一句理解上的問題最多。我的理解是:相反,是指戀人在一起久了,感到厭煩后,忍不住容易變心。關鍵是如何理解這兩句話中老朋友的故事。僅僅將他們解釋為戀人或戀人是不夠的。
④驪山兩句:《太真外傳》記載,7月7日夜,唐明帝與楊玉環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立誓,愿永遠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嫩枝。”這描述得很形象。安史之亂爆發后,明帝入蜀,在馬嵬坡殺了楊玉環。楊千千說:“我已盡了國家之恩,死而無悔。”后來,明帝在途中聽到雨聲和鐘聲,感到悲傷,于是創作了歌曲《玉林響》來表達哀思。這可以理解為,李、楊當初立下誓言,后來雖為對方而死,但并無恩怨。它比喻情感上的忠誠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⑤何如兩句話: 何如:怎么樣?理解為比較似乎不太合適。卜星:這并不一定是負面的批評。這個詞在古書中多是情詞,相當于現在的“敵人”。原來的誓言就是這樣。他引用七夕長生宮的典故,譴責白雪郎那天明明已經立下誓言卻背叛了自己的愛情!
關于詞牌,有人說是納蘭的自我復制,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有這樣的解釋:
此曲原為唐教坊曲,后沿用為詞牌。我第一次看到韋莊的詩是在《花間集》里。體質不同,都是雙色調的。但《太和正音譜》載,《花間集》有《木蘭》、《玉樓春》兩曲,其七字八句,屬《玉樓春》體。所以原標題就是這樣的,一共五十六個字。除上下第三句外,其余皆用斜聲押韻。
【編輯點評】
1、于在春《百情詞》:“題曰:仿古《絕絕詞》,是女子恨男子不仁,斷絕關系的堅決說法。這里用班婕妤。漢成帝的女官,唐玄宗的妃子,雖然用了楊玉環的典故來作古詩,但依然飽滿。的怨恨,使它更加深刻和感人。”
2、盛冬齡《納蘭性德詞選》:“解絕,即分手,指男女愛情的變化,關系的斷絕。唐元禎曾用樂府歌體模仿以一個女人的語氣寫下了《古絕絕詞》,題為《古絕絕詞柬埔寨友》,也是用一種口語說的。其意是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表明交友之道要始終如一,生死相依。”
一般認為,詩名表明這是一首古詩,而《絕絕詞》本來就是古詩的一種類型。它用一個女人的聲音來控訴一個男人的不仁慈,從而宣告他的決定性結局。比如古詩《白頭吟》中:“聞君有二意見,遂來決斷”。唐元禎有《古絕詞》等詩三首。這里的情節是借用漢唐典故來表達“閨怨”的感情。歌詞悲傷憂郁(委婉),曲折感人。王氏版本的這首詩在題名《女古絕詞》后有“柬埔寨朋友”二字。從這一點來看,這種“女友怨恨”是一種幌子。這種怨恨的背后,似乎還有更深的痛苦。這只是朋友之間隱含的怨恨的表達而已。因此,有人認為這篇文章另有隱情,無非是用失戀女子的語氣來譴責無情的金一郎。
我明白情況可能并非如此。這里的柬埔寨朋友應該是給朋友寫信的。按照納蘭的性格和文筆,這首詩很可能是為了安慰失戀的朋友而寫的。當然,失戀者應該是男性。這是一首從女性角度寫的安慰朋友的詩。最后兩句明確表達了女人被拋棄后的抱怨,含蓄地表達了兩個人永遠相愛的誓言,但女人現在卻遭到了背叛。當然,最有可能的可能是兩人一開始就有外遇,但后來女方迫于某種壓力被迫嫁給了別人,男方無法接受,所以筆者勸他安慰朋友接受現實,并引用典故來說明歷史的感受。所以,更開放地思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