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海口市秀英港區,汽車排隊等待出島。新華社記者 趙應泉 攝
從純粹的旅游角度來看,海南旅游具有極強的季節性特征。跨海橋梁或隧道的建設每天都需要充足的交通流量。
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論證。
現在最好的事情就是加強海上和空中的交通能力。 “進出島”的困境需要從管理角度解決。
今年春節期間,數百萬游客涌入海南,在碧海藍天、陽光沙灘中享受溫馨假期。然而,從2月18日開始,67年未見的持續大霧,加上春節黃金周返峰期,海口北部三個港口附近道路上數萬輛汽車滯留。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旅客無法及時到達。出島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滯留事件發生后,在海南省委領導的積極指導下,海口市于2月18日啟動口岸滯留三級、二級應急預案,并將應急響應升級為一級19日,確保全市24小時不間斷服務,全力保障通航、分流旅客。把安定旅客情緒與安定交通放在同一高度,提供陪護服務,幫助急于回家的滯留旅客“堵路不堵心”。 “只要車堵在路上,海口人就會陪著他們。”事件中海口的分流服務得到了眾多滯留旅客的衷心認可。
與此同時,海口市政府秘書長鄧立松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來自瓊州海峽兩岸的大力支持,是打贏這場“除霧保平安”攻堅戰的重要基礎。運輸。”春運前后,海口市與湛江市在進出島高峰時段多次溝通、相互支持。在廣東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截至2月24日23:00完成南下海口的300個卸貨航次,極大提高了出島運輸效率。
2月26日上午10時,鑒于海口市三個口岸運行狀況良好,有809輛車輛等待擺渡,無旅客滯留,海口市終止應急響應。啟動應急響應8天來,海口累計跨海運輸車輛和旅客。至此,一場萬眾期待的游客和車輛進島“撤退”落下帷幕。
如今大霧已散,人們也已回歸,記者跟蹤調查發現,“海口堵車”引發的熱議仍在持續。在海南省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輿論頻頻稱贊海口全市動員和眾多市民熱心幫助所展現的應急處置能力。同時,也有人提出如何更好地提高海南走廊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管理水平的問題。討論也在升溫。
【能力不足矛盾凸顯】
海口游客大規模撤離已經結束,但有關海南島通道建設的討論仍在繼續。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目前進出海南島只有兩種方式,空運和海運。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快速推進,近年來春節期間自動駕駛車輛進島數量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速。 2015年至2017年春節期間,經瓊州海峽進出島的車輛數量分別為39.1萬輛、57.4萬輛、74萬輛,兩年內幾乎翻了一番。
海口市常務副市長顧剛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瓊州、廣東兩省的船公司在瓊州海峽共有滾裝客輪53艘。正常情況下,三大船公司海口口岸每天的運輸能力約為1.9萬輛,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這個能力經不起任何干擾。”事實上,這并不是唯一一次高峰期旅客和車輛滯留的事件。 2014年春節期間,由于自駕游客激增,三亞、海口等地交通癱瘓,大量人員和車輛滯留在海口。
海南省發改委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此次事件暴露了瓊州海峽航道的三個問題:一是綜合交通體系亟待完善,收繳綜合交通樞紐配送體系尚不完善。二是交通運輸服務水平亟待提高。綜合客運樞紐體系建設滯后。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有待完善。客運組織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三是瓊州海峽運輸效率不高,陸路運輸存在問題。瓶頸。港口設施不能滿足船舶和旅客高質量出行的新需求,整體運輸服務質量較低,平均候船時間和運輸時間過長。
與此同時,海南另一重要旅游通道航空運力也已飽和。每年春節前后,從海口飛往北京、上海、廣州等熱門城市的航班一票難求。根本原因是航空運輸能力不足。據了解,2017年海口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2258萬人次,鳳凰機場旅客吞吐量1938萬人次。海南省民航辦公室主任王春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現有資源條件下已經達到保障限額,航空公司不可能大幅增加進出海南的航班。
【我們應該建造跨海大橋還是隧道】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進出島不通問題,再次讓一個沉寂已久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海南與內陸地區的交通網絡到底該建橋還是隧道?許多支持者認為,這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反對者認為,這只會讓海南島更加擁堵。
“瓊州海峽是否需要建設海底隧道、橋梁,是否需要加快建設,需要綜合考慮。”海南大學旅游學院教授謝彥軍在接受采訪時認為,跨海橋隧道項目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論證。從純粹的旅游角度來看,沒有必要修建海底隧道或橋梁。由于海南的旅游季節性極強,橋梁或隧道每天都需要有充足的車流量。
海南省發改委也表示,在有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許多社會、經濟、技術和建設問題需要解決。進一步深入研究論證。
“與修建橋梁和海底隧道相比,目前最好的選擇是加強海上和空中的交通能力。”顧剛說。乘客和車輛通常需要大約四個小時才能渡海到達對岸。隨著瓊粵兩省間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的進一步推進,海峽航運能力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海南省、廣東省對標的海口新海港、徐聞南山港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海口新海港已部分投入使用。徐聞南山港建成后,海口新海港至徐聞南山港的距離將縮短三分之一。一是極大提升現有運輸能力。此外,兩地正在探索海峽水上運輸服務多元化,推進高速客船和水上飛機項目。
不過,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兩省港航一體化深入推進仍面臨不小的困難。廣東省政協去年9月發布的《關于“瓊州海峽通道問題”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兩省港航資源整合矛盾突出由于雙方航運市場主體數量眾多、企業性質多樣,涉及企業利益,市場秩序協調難度較大。海南省發改委也認為,目前兩省新建港口進度不同步,制約了港口航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所有船舶統一調度、統一運營、統一服務水平和服務標準。
此外,海南航空運力的“天花板”也需要盡快突破。中國民航局海南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羅京飛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目前海南航線較少,進出境走廊也比較狹窄。如果要起降更多的飛機,機場需要盡快擴大容量,開辟更多的空域資源。
據海南省發改委介紹,去年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聯合印發的《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明確表示,除海口、三亞、海南瓊海規劃中已建或在建的新機場將包括4個。機場有儋州、西沙、南沙、東方/五指山。未來,海南島將形成“北南東西、兩干兩支”的民航機場布局,其中“兩干線”為海口機場、三亞機場,“兩支線”博鰲機場和儋州機場。
【“進出島”困境必須通過管理解決】
游客滯留引發的社會廣泛關注,體現了全國人民對海南的愛與痛,也推動了人們對國際旅游島建設中如何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深入思考。比如,有人認為,當游客和車輛在短時間內進島時,管理部門真的應該接受所有人嗎?
“海南作為一個島嶼,生態容量有限,政府應科學評估海南的環境承載力,在發展旅游業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海南省發明協會會長、“國家萬人計劃”人才陳明發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雖然很多人認為國際旅游島應該開放而不是限制,但實際上每年冬天,海南南部三亞、陵水、保亭等城市交通半癱瘓,優質海灘等生態資源近年來遭到破壞性開發利用也嚴重。
陳明發認為,海南可以像其他地區、景點一樣實行網上預約配額制度,在生態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預約進島。這樣,海南旅游業才能提供優質服務,游客才能有更好的旅游體驗。
早在2010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明確了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六大戰略定位。有受訪者認為,海南的建設發展要緊緊圍繞六大戰略定位。大定位,對標國外一流度假勝地,高起點、高標準推廣。
“海口現已要求規劃局和新海港規劃單位啟動新海港候車區規劃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鄧立松表示,海口即將啟動智慧港口的開發建設,推出基于手機號、車牌號的系統。有了預約排隊系統,未來的乘客和車輛就可以根據預計的排隊等候時間,合理安排出行計劃。
海南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島上公共交通建設問題。目前,海南公共交通設施與綜合旅游、美麗鄉村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海南正在努力建設共享交通系統,為游客在海南省內出行提供便利。但海南旅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應該用什么標準來規劃海南的公共交通及配套建設,以免淡季造成巨大浪費,也是海南面臨的難題。
2月25日晚,在海口三大口岸交通速度恢復正常之際,海南省省長沉曉明在三亞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環島旅游公路規劃建設。他表示,環島旅游高速公路是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重要抓手。我們要努力打造具有高度歷史責任感的力作,使之成為海南的標志性名片。 (原標題《瓊州海峽航道如何解決?》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凌光智涂超華趙業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