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徐徐,重陽九九。梨花酒鄉,祝福聲聲隨風揚,10月11日,第十四屆金堂種酒文化節,在成都市金堂縣梨花酒鄉隆重啟幕。本次活動以非遺傳承和保護為核心,由金堂縣人民政府主辦,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金堂縣人民政府棲賢街道辦事處承辦,金堂縣融媒體中心、金堂縣文化館協辦,四川川盟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大地魂酒業有限公司、梨花溝村村民委員會具體執行。

本次活動旨在推動非遺種酒的可持續化、品質化、多元化、品牌化和專業化發展,打造“金堂種酒文化節”品牌活動,弘揚天府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為縱深推進“成東中心、公園水城”建設貢獻力量。

盛會正式啟幕前,金堂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岳金玫同志上臺進行致辭,表示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豐富非遺文化保護利用形式,讓廣大人民群眾走進非遺、感受非遺、傳承非遺,弘揚優良家風、培育鄉風文明。進一步維護和拓展了非遺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增強了非遺的熱力和張力,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金堂非遺。


隨后,川盟酒業總經理王子越先生,在本次講話中表示,從第一屆到第十四屆金堂種酒文化節,金堂種酒文化節致力發揚“孝善”的文化精髓,謹守祖輩的優良傳統與教誨,讓這一非遺民俗被更多人了解、認可、繼承、發揚。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內涵,是千百年來祖先留給現代人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歷經風雨、生生不息的星火,是民族精神和氣質、代代相傳的紐帶,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大地之魂種酒將會走出山間,走向世界,不忘初心,代代傳承。
隨著五彩禮花在空中絢爛綻放,中共金堂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謝軍同志宣布儀式隆重開幕。

活動伊始,城鄉結對發展簽約儀式首先展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部署要求,著力構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助推梨花溝村產業發展。在成都市武侯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二級調研員、黨支部書記張紅軍,梨花溝村第一書記羅興國,棲賢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付翔韜的見證下雙方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相信通過“城鄉共建、結對發展”,梨花溝村一定會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如此熱烈的氛圍下,最令人期待的種酒、傳酒儀式也相繼拉開帷幕,300年,三句話,三壺酒是大地魂種酒一直以來堅持弘揚的核心文化,“大地之魂種酒”歷史淵源長久,將純糧食酒種入土里,不僅孕育出口感獨特的健康酒,同時也演變成了金堂縣棲賢鄉鹽井溝、梨花溝及周邊農村的一項民俗,它像是一種圖騰符號。
999瓶大地魂酒種下,現場所有參會的領導也來到種酒區域,參與種酒儀式,代表傳承孝善,傳遞幸福。也是對今后的生活種下美好的種子。


“種酒”文化傳承的,不僅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品德。王氏一脈用種酒文化培養了子孫后代勤儉節約、守家愛業的優良傳統,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創造了一片和諧的環境,如今已成為梨花溝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大地之魂種酒是流傳于金堂境內的王氏家族,通過種酒的形式傳承家風家訓的一種民俗。
傳酒儀式,是古老釀酒技藝的傳承,是長輩對后輩的美好祝愿,是家族家風家訓的代代相傳,更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與弘揚。

家風傳承之后,是村風建設。文明鄉村造就淳樸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梨花酒鄉每年都煥發著新氣象,重陽種酒,此時人間情正濃。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在主持人的領導下,2024年度棲賢街道“孝善模范”表彰,與“蜀葵花開·和美家風”微宣講,也在活動現場順利開展。

自從“蜀葵花開·和美家風”社區教育活動開展以來,金堂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和社區教育陣地的作用,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今天現場金堂縣社區教育講師、金堂縣社區教育學院原院長袁明輝先生以“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為主題進行微演講。

鄉村振興、文化傳承、村風建設這些宏大命題背后,大地魂沒有忘記將對鄉親們的關照融入每一個具體細節。在這個雙節同至的美好日子,大地魂邀請到10位年滿60歲,并且在重陽節當天生日的壽星和他們的家人朋友來到活動現場,由大地魂董事長為他們送上大地魂菜籽油、太陽面以及一瓶5斤裝的生日定制酒作為壽禮,共同慶生。

微涼小雨,沒有阻擋大家喜迎千人羊肉湯宴的熱情。隨著一道道特色菜品如流水般上桌,品嘗特色“黑山羊”熬制的鮮美羊肉湯,成了嘉賓游客們最迫不及待的事。蒙蒙細雨現場氛圍依舊熱鬧非凡。

據了解,大地魂團隊在活動前一天宰殺99頭黑山羊,經過老師傅兩天一夜的熬制,一口供千人食用的大鍋熱氣騰騰,翻滾的大鍋里飄出陣陣肉香,蔬菜的清爽,配合著羊肉的鮮美,讓整碗湯更顯得豐富多彩。數千名本地群眾和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趕來品嘗,湯鍋宴香飄四方。


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節目,為棲賢街道梨花溝風景區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氛圍再添一份光彩。自初次種酒文化盛會以來,連續十四載年復一年,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客商、群眾近千人匯聚一堂、共襄盛舉,“弘揚天府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目標,也將在未來這一次次的盛會中逐步變成現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