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詩詞知識是初中語文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死記硬背之外,還需要學習很多相關的知識。不過很多同學覺得內容太復雜,不好記,所以我把它歸納了分類,方便大家學習和使用。
一、初中古詩詞常見意象總結
意象是詩意藝術的精神。簡單地說,意象就是體現詩人情感或思想的物體(事物或獨特的藝術形象)。以下是古代中學詩歌中的一些常見意象,并附有相關詩句的例子。
酒,飲酒
表達更多驕傲、悲傷、沮喪和沮喪的情緒。
例句和來源
1、用刀把水剪掉,水會流得更多。舉杯解愁,雪上加霜。 (李白《宣州斜真樓送秘書書云》)
2、黃昏后東里飲酒,袖中有淡淡的清香。 (《醉花吟》李清照)
3、金瓶酒一萬元,玉盤佳肴一萬元。 (李白《行路難》)
4、一杯濁酒,可通千里之外的家,燕無路可歸。 (《驕傲的漁夫》中的范仲淹)
5、喝醉了也沒關系,胸膛依然敞開,太陽穴微微磨砂! (蘇軾《江城子?密州狩獵》)
6、一首新歌一杯酒,天氣與去年一樣。 (顏舒《浣溪沙》)
羌笛
傳達了離別之痛、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獨。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它。
例句和來源
1、中國軍隊為歸來的客人準備酒水,還有琴、琵琶、琵琶、羌笛。 (岑參《白雪歌送吳判官回京》)
2、羌管結霜,人無眠,將帥白發,夫君垂淚。 (《驕傲的漁夫》中的范仲淹)
3、羌笛為何要怨柳?春風不過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柳
“流”字中的“流”與“流”諧音,所以“流”有悲傷、告別之意。而“斷柳”就是長相廝守。
例句和來源
1、聽這夜曲里的折柳聲,誰也忘不了故鄉的愛。 (李白《洛城春夜聽笛》)
2、渭城晨雨蒙輕塵,賓館翠綠柳色。 (《遣元爾使安西》王維)
月亮
(殘月、明月、新月、玉盤)在許多詩人的筆下都是思鄉、思念親人的象征,多表達分離、孤獨、思念家鄉的感受。
例句和來源
1、我把憂傷的心寄給明月,跟隨你直到深夜。 (《聽說王昌齡左遷,龍標元發此消息》李白)
2. 明月什么時候來?向天要酒。 (蘇軾《水條歌頭?明月何時來》)
3、月色西下,天上鴉霜滿天,江楓漁火臨惆悵。 (張繼《楓橋夜泊》)
4、月下飛鏡,云海樓閣。 (李白《荊門別》)
5、黎明時照鏡子,會擔心鬢上有云。晚上唱歌的時候,應該感受清冷的月光。 (《無題》李商隱)
自來水
多抒發生命短暫、命運難測的感傷和悲傷。
例句和來源
1、用刀把水剪掉,水會流得更多。舉杯解愁,雪上加霜。 (李白《宣州斜真樓送秘書書云》)
2.水在哪里?山巒、島嶼巍然聳立。 (曹操《彈歌行》)
殘陽
(夕陽、夕陽)多傳達蒼涼、失落、蒼茫和壓抑、懷舊的情懷。
例句和來源
1、大漠孤煙直,長河夕陽斜。 (《塞城使者》王維)
2、四面八方有聲,千里之外,長煙殘陽,孤城閉。 (《驕傲的漁夫》中的范仲淹)
3、千帆已盡,水卻緩緩流過。白平舟傷心欲絕。 (《望江南》溫庭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井殺秋斯》馬致遠)
風、霜、煙
多抒發悲傷、憂郁、痛苦、凄涼等情感。
例句和來源
1.日木鄉通行證在哪里?煙波江上的炊煙,讓人心酸。 (《黃鶴樓》中的崔浩)
2、半卷紅旗臨沂水,卻聽不到重霜冷鼓聲。 (《雁門總督行》李賀)
3、風駐塵埃,香花散。我厭倦了日夜梳理頭發。 (《武陵春》中的李清照)
4、城門輔三秦,風煙望五晉。 (王勃《送杜少甫去蜀州》)
落花
(落紅、殘紅)多抒發對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深深嘆息和悲哀。
例句和來源
1、風駐塵埃,香花散。我厭倦了日夜梳理頭發。 (《武陵春》中的李清照)
2、無奈花落,熟悉的燕子歸來,小花園香徑獨自徘徊。 (顏舒《浣溪沙》)
3、落紅花不是無情之物,它化作春泥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松花、菊花
堅定而高尚的品格
例句和來源
1、不冷嗎?松柏各有其性。 (《給弟弟的禮物》劉震)
2、東籬下采菊,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下)》)
李子
傲霜逆雪而戰,不懼打擊和挫折,純潔潔白。
例句和來源
落入泥土,粉碎成塵,唯有香氣依舊。 (陸游《不拴子*詠梅》)
植被
常用草木的茂盛來襯托蒼涼,以表達盛衰的情緒。
例句和來源
1、鄉村山水破碎,城內草木茂密。 (杜甫《春望》)
2.樹木茂盛,草茂盛。 (曹操《彈歌行》)
布谷鳥
(秭歸) 荒涼、悲傷的象征
例句和來源
待楊花盡盡,秭歸哭,聞龍標路,渡五溪。 (《聽說王昌齡左遷,龍標元發此消息》李白)
鴻雁,藍鳥
主要表達思念、分離、孤獨等情感。
例句和來源
1、去彭山的路并不多,所以青鳥勤勤懇懇地參觀。 (《無題》李商隱)
2. 哪里可以拿到家鄉書信?返回燕洛陽。 (《慈悲谷山下》旺萬)
船
表達分離、思鄉和悲傷的感受。
例句和來源
1、雙溪一船,恐怕承載不了多少憂愁。 (《武陵春》中的李清照)
2、猶憐故鄉水,送舟千里。 (李白《荊門別》)
3、游青山外,泛舟綠水前。 (《慈悲谷山下》旺萬)
2、初中中國古詩詞詞典軼事總結
詩
懷念地在空中吟誦著笛子上的詩,到了鄉下讀起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死人一樣。
《揚州第一宴賞樂天》劉禹錫
典故
《文帝賦》——指西晉項休所著的《四九賦》。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對司馬集團不滿而被殺。向秀路過嵇康故居時,聽到有人吹笛,不禁心酸,于是寫下《追憶往事》。
爛柯人——指晉代王直。王植上山砍柴,看到兩個男孩在下棋,就停下來觀看。等棋局結束,他手中的斧柄已經爛了。當我回到村子時,我發現已經過去了一百年了。
詩歌的意義和功能
詩人用這兩個典故來表示自己已經離開了二十三年。如今他回來了,很多老朋友都去世了,他只能徒然背誦《文帝賦》以表達哀悼。這次回來感覺就像是上輩子的事了。我感覺一切都完全不同了,不再是以前的樣子了。后一句用了王芝蘭克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長期的貶謫時期,又表達了世事的變遷,以及歸來后的陌生而惆悵的心情,寓意十分豐富。
詩
一杯濁酒,可通千里之外的家,但嫣然卻沒有回家的打算。
范仲淹《漁翁得意·秋思》
典故
樂石嫣然——這是《后漢書·竇融傳》中的典故。東漢時期,竇憲率軍擊敗匈奴,一路追至雁染山。他刻石紀念他的功績并返回。
詩歌的意義和功能
詩人在這里揭示了自己與義務兵之間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想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卻又因為尚未達到立功報國的目的而無路可歸。詩人用典故將思鄉之情與對祖國的關心和報國交織在一起。
詩
為了報答傾城,他跟隨太守,親手射虎,監視孫朗。
蘇軾《江城子·密州狩獵》
典故
自己射虎見孫朗——孫朗就是孫權。 《三國志》記載,孫權的坐騎在一次旅行中被老虎所傷。他從容地射殺了馬前的猛虎。
詩歌的意義和功能
詩人的本意是要像當年的孫權一樣,拉弓射虎。這突出地表明,作者雖然已經年事已高,但仍保有年輕人的傲氣。
詩
持戒云中,何時送馮唐?
蘇軾《江城子·密州狩獵》
典故
送馮唐——據《史記·張士之馮唐傳》載:漢文帝年間,韋尚為云中太守。他在抵抗匈奴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述功時多報了六顆頭,被定罪降職。 。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建議,派馮唐與夫杰一起前往云中赦免韋尚。
詩歌的意義和功能
這里作者用韋尚來比喻自己,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就像當年派馮唐赦免韋尚一樣。
詩
他能持鷹弓如滿月,望西北,射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狩獵》
典故
射天狼——天狼,據《晉書·天文志》記載,是“主侵掠”。
詩歌的意義和功能
這是用來指從西北入侵的西夏軍隊。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報效國家、抵抗侵略、建功立業的決心。
詩
八百里之外,部下正在燃燒……馬背上的陸飛快
辛棄疾《破陣:為陳同甫賦詩》
典故
八百里——指牛。據《世說新語·太錘》記載,晉開王有一頭好牛,名叫“八百里干”。后來的詩詞多用“八百里”來指代牛。
魯——良馬之名。據《三國·蜀志·先主傳》記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盧馬“跳三尺”載著他脫險。
詩歌的意義和功能
詞義及作用:形象地描述軍旅生活,表達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三、初中古詩詞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總結
詩
海日生,夜已過,江春即將步入舊年。 ——王琬《慈悲谷山下》
哲學:舊事物瓦解后,就會孕育出新事物。
詩
你將到達山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月》
理念:闡釋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它詮釋了一個人必須有不畏困難、克服一切困難的志向和精神,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
詩
山水皆疑無路,又村柳暗花明。 ——陸游《游山西村》
哲學:常用來形容進入不同的境界,或比喻在絕境中尋找出路。
詩
沉船旁千帆過,病樹前萬樹春。 ——劉禹錫《揚州第一宴賞樂天》
哲學:解釋新事物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腐朽勢力無法逆轉歷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蓬勃發展的理念。
詩
公兔的腳在抽搐,母兔的眼神模糊。兩只兔子并肩行走。他們怎么知道我是男性還是女性? ——《木蘭詩》
哲理:比喻事情復雜,難以明辨真相。
詩
東風不肯與周朗同行,銅雀春將二喬深深鎖住。 ——杜牧《赤壁》
理念:表達歷史興衰之感,蘊含機遇造就人的哲理。
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在古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蘇軾《水條歌頭》
哲學: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
詩
不要害怕烏云遮住你的眼睛,因為你處于最高水平。 ——王安石《登飛來峰》
理念:站得高,看得遠。
-結尾-
▲長按上方二維碼添加王老師個人微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