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城市自身擁有的歷史文化積淀,是城市得以永續發展的靈魂,更是城市擁有永恒魅力的關鍵。保護古城、留住鄉城,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要保障居民在傳統民居中享受現代生活的便利。尋找古城保護與民生保障的平衡點,各地近年來進行了許多嘗試。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福建泰寧的做法。

泰寧是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閩贛交界,歷史悠久,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兩天,泰寧古城進士巷江家大院這棟明朝的老建筑正在修繕,由于墻體嚴重傾斜,再不修就面臨著倒塌的風險。


雖然老房子的修繕進展順利,但是始終在現場監督的戴先安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就在這個江家大院里,修繕工作現在遇到了難題。原來,戴先安遇到的,是目前古城保護工作中普遍會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產權糾紛多。因為歷史原因,江家大院這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產權現在分散到了十多戶人家。每次修繕都必須征得所有人的同意。

三明市泰寧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主任戴先安介紹,這邊有10本產權證,每家每戶的一些意愿想法訴求都不同,每家每戶要去做工作。

根據規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當地政府在文物面臨損害危險的情況下,有強制維修的義務。但政府想修,住戶不同意,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不同意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少住戶覺得,修得再好,也是老房子,而且施工還會影響居住生活。此前,縣博物館想對江家大院破損的門樓進行修繕時,就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住戶當時不僅不同意修,還提出要把老房子拆了,蓋成現代化的樓房。改革助力 公益訴訟激活古城保護一池春水一方面是住在古城里的居民對現代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責任,兩者之間的矛盾,政府部門如何協調?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對此,泰寧正在嘗試。

針對古城保護多頭管理、職責邊界模糊、產權糾紛多等難題,泰寧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和一個保護中心。縣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主任是縣委書記,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則統籌起了多個部門的力量。在名城保護中心的這個三層小樓里,記者看到,當地住建局、文體局等6家單位派了專人在這里辦公。

有了統一的管理,如何解決歷史建筑產權復雜和矛盾糾紛突出這一難題。泰寧縣名城委與縣人民檢察院聯合起來,在全國率先設立了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公益訴訟泰寧工作站,通過公益訴訟的形式,促進共同履職與難題解決。

三明市泰寧縣委書記張昌平介紹,名城保護中心和工作站聯合辦公,統一受理老百姓有關訴求,通過走訪和現場辦公等形式分別明確主辦單位,并發送檢察建議來督促履職。

針對江家大院修繕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泰寧縣檢察院經過調查取證,第一時間召集文旅、住建和名城保護中心等相關單位召開會議。會上,職能部門把問題都擺到了桌面上進行討論,對各自所應承擔的工作有了清晰的界定,并在會后形成了工作流程。鎮政府出面負責與產權人進行溝通,爭取到理解與配合,其它部門也要圍繞各自職責承擔相應的工作。三明市泰寧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小斌介紹,在限期的時限內,如果相關的行政機關仍然推諉,或者出現這種履職不到位的,檢察院可以運用法治手段,以行政機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院判決的形式要求履職。

截至目前,泰寧縣檢察院相繼發出14份檢察建議,解決文物消防安全、古村落保護、產權糾紛等問題17個。江家大院的產權人,經過有關部門的溝通,現在已經在與當地政府協商處理此事,讓問題有了解決的希望。公認民養古城創新開發利用模式保護管理機制健全了,具體如何進一步開發利用古城,又成為一道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必答題。之前,泰寧曾經引入過社會資本參與古城的保護和開發,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接下來,又該怎么辦呢?

三明市泰寧縣委書記張昌平介紹,企業和政府是不一樣的,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很容易忽視對社會效益的考慮。如果把古城保護開發都交給了社會資本,政府對古城保護開發的主導權就無法得到保證。容易出現像建筑原貌被改變、過度商業化等一些問題。

面對難題,泰寧創新推出了“公認民養”的活化利用實踐。就是針對“最初古城特色業態欠缺、社會投資信心匱乏”情況,篩選出一批歷史建筑,采取“認養分離”的模式,先發動縣里九鄉鎮六部門對公認領歷史建筑,按照“修好一棟,用好一棟”做法,再由認領單位交與第三方運營養護“活化”。

泰寧縣杉城鎮副鎮長施健介紹,對古城內的古建筑,是按照縣政府出資進行修繕,各鄉鎮出資進行裝修的模式來進行認領。最后再出租給第三方來運營,這樣做的好處是真正實現了保護和利用并舉。

按照這個方式,目前當地已培育了餐飲、茶館、酒吧、咖啡館、民宿客棧、私人影院、文化展示等特色主題館20余家,形成了一批特色文旅街區。

目前,當地在爭取福建省的相關補助資金的同時,村民還累計自籌資金近300萬元,完成古建筑修繕10余棟。如何引導5000多戶居民能夠主動參與,自籌資金保護修繕歷史建筑、改善人居環境,是泰寧下一步推進名城保護與活化利用的重中之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