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正式掛牌和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施,給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截至2020年,我國仍有自然村238萬個,大部分具備一定資源條件的村莊都可以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已成為新時代推動居民消費擴大和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那么,“十四五”期間,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鄉村旅游”該如何發展?本文整理了十二種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供大家參考。
“田園綜合體”模式
田園綜合體模式以農業為主導,集工業、旅游、創意、地產、會展、博覽、文化、商業、娛樂、物流等相關產業和配套產業于一體,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型產業組合。身體。
連鎖發展架構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和主要平臺,實現城鄉一體化、農工融合、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鄉村重建振興,以及生產與生活的融合。例如,在河北省遷西縣“花香鍋巷”田園綜合體,綠道文旅重點開展“花香鍋巷”特色小鎮規劃設計項目,幫助其成為全國唯一的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河北省。
“花鄉郭巷”特色小鎮鳥瞰圖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模式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舉措。
“十四五”期間,國家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的力度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提高質量、擴大覆蓋、強基礎”。一是“提質”,即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二是“擴”,即增加產業園區覆蓋范圍。三是“強基”,即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作為鄉村振興規劃的先行者和引領者,綠道文旅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設計、創建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可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提供相應的應用素材。工業園區。 、總體規劃設計、施工實施方案等一站式服務。
》》規劃原則
“共享農場”模式
共享農場以共享經濟為理論支撐,以互聯網為技術支撐,以中高收入家庭和“候鳥”群體的需求為市場支撐,以私人定制服務為核心,融合政府、企業、農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培育的農業和旅游業。發展新業態。
綠尾文旅認為,共享農場是解決農產品滯銷和價格波動、鄉村旅游產品單一、水平低等問題、美麗鄉村建設商業模式和可持續運營能力、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的有效舉措。家庭與農耕文化的傳承。 。在“互聯網 ”、VR等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共享農場”模式將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發展架構
“快樂慢村”模式
快樂慢村是以綠色慢生活為宗旨的田園生活方式。是一種以整村發展為支撐、村民 新村民管理的鄉村建設模式。
“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模式
納入國家保護名錄是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兩個涉及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古村落、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名錄。
“鄉村旅游創客基地”模式
以“創客”帶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
鄉村旅游創客主要由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專業藝術人才、年輕創業團隊等組成。他們在鄉村從事鄉村旅游創業項目或實踐活動,致力于通過先進理念和技術打造鄉村旅游新產品。 ,為個人、企業機構或團隊組織帶來新的業態和新的體驗。
“鄉村度假莊園”模型
鄉村度假莊園是一種提供深度田園生活體驗的高端鄉村度假形式。
英國度假莊園
鄉村莊園和鄉村旅館在國外出現較早。典型的英國鄉村莊園,以其田園詩般的城堡和村莊而聞名。法國香草莊園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以其芳香浪漫而聞名于世。鄉村莊園是以田園養生度假生活為突出特色的高端度假業態。它是城鎮居民的追求,已成為引領鄉村旅游升級發展的重要產品。
“主題民宿”模式
民宿不僅僅是住宿,更應該融合鄉村生活和文化元素,提供一種生活體驗。鄉村文化主題民宿是一個微型的鄉村居住度假勝地。
莫干山市民宿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旅游行業標準《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第一次修訂案。旅游民宿的等級由“從低到高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改為“從低到高為丙級、乙級、甲級”,并新規定“提供餐飲服務“制定并嚴格執行相應措施,遏制食物浪費。”
“鄉村營”模式
在構建“快進、慢行”體系的背景下,要推動智慧旅游與公共服務融合,讓游客放慢腳步,將觀光轉變為度假。
慢行配套服務分散在交通網絡上的各個觀光或服務節點,包括不同級別的露營地、客棧服務節點。隨著自駕游的普及,綜合交通和專業化服務將成為亮點。
鄉村旅游服務設施
“農業觀光園”模式
聚焦農業生產空間,利用田園風光,融入當地民族風情和地方文化,在體現自然生態美的基礎上,運用美學和園藝核心技術,打造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旅游園”發達。
比如,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山鄉雅河村搖身一變成為“青海最美梯田”。 2016年,芽河村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利用北溝灣梯田錯落有致的地勢,投資30萬元,流轉旱地173畝,種植格桑花、萬壽菊等花卉。油菜花作物與周邊數千畝梯田麥田一起,形成了“最美梯田”的獨特景觀,成功打造了“最美北方梯田”旅游品牌。
在福建廈門項目中,綠尾文旅通過“農業主導、旅游主導、產旅融合”三大戰略和“生態餐飲、農業休閑”四大產品,為都市人打造田園天堂。 、文化體驗、趣味娛樂”生活,也為建設類似農業現代化企業集團的農業文化旅游項目提供參考。
項目鳥瞰圖
“家庭農場”模式
家庭農場主要以新型農業為主要經營主體,是農民家庭承包經營的升級版。
共享農場的興起,是共享經濟背景下,通過互聯網將閑置的農村資源與城市需求連接起來。從官方角度來看,海南省政府于2017年4月首次正式提出“共享農場”概念。共享農場可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引領時尚新生活方式。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共享農場”等“共享旅游”模式將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綠維文旅認為,家庭農場集生態農業、鄉村旅游、養生度假、休閑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它們是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現代農業創新管理體系和新型農業旅游產業。身體。
發展架構
“橫向”模式
農場藝術
用藝術手法增強中間的農田景觀,借鑒日本稻田畫藝術,通過品種選擇、圖案設計、定點五個環節,種植小麥、油菜花、玉米、向日葵等,形成藝術景觀。點測繪、苗木種植、田間管理。 ,最終形成特色格局,吸引游客。游客可以通過高空步道進入遺址游覽,也可以通過麥田步道觀賞。
稻草藝術
用稻草人用各種肢體語言講述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比如《奶奶門前看戲》《海的女兒》《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喜羊羊與灰太狼》《小火柴》女孩、孔融放梨、圍魏、救趙等。由于稻草人藝術家制作成本低廉,可以隨時更換,因此還可以與當地藝術學校合作,讓農村成為藝術學校制作稻草人的展示地。
“農展”創意雕塑
設計以農業及農產品為基礎,設計創意農業主題景觀雕塑作為魅力小鎮的標志性景觀。
鄉村天堂
設計鄉村樂園,就地取材于農業生產、農業生活,打造鄉村主題的家庭娛樂項目,滿足現代人親近土地、回歸自然的心理訴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