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人說,內地游客來到烏魯木齊,總說缺少故事和歷史記憶,沒有什么值得回憶和討論的。我想說,烏魯木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塊磚都有故事、有記憶。烏魯木齊作為省會城市(1884年迪化市為新疆省省會)雖然只有130多年,但烏魯木齊這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輪臺城則是唐代的杰作。王朝邊塞詩人岑參基本上可以認定為今天的烏魯木齊古城烏拉博,不需要太多追溯其過去的歷史。就拿一兩百年、幾十年的歷史來說,烏魯木齊都有值得挖掘的故事和記憶,而歷史沉淀最多、故事最多、記憶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即原迪化城近一兩百年的核心區域,即現在舊城南、北、西三門(紅旗路)至建國路東門的圍合區域。烏魯木齊市面積約4平方公里。在這里,我們隨便說說,有二十多個歷史和故事值得講述。
1. 告訴路
1.光明之路。它曾經是一個萬人坑。解放后,兵團部隊駐扎于此。后來,通往西橋的路被命名為光明路。
詳細的歷史是:20世紀20年代和1930年代,這里還是一條只有幾米寬的土路。人們把它命名為“鬼路”、“行工路”。
當時,路的北邊就是現在的新疆教育學院。是天津人的墓地,“奇峰之洞醫苑”,俗稱“天津醫苑”。博格達大酒店周邊有“兩廣怡園”之稱。當時,路南,也就是現在的八一劇院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墳墓。亂葬坑兩側分別是湖北醫院和中州醫院。萬人坑是囚犯的刑場。
這條路荒涼,人煙稀少。只有埋葬人的時候,以及每年農歷七月十五,城隍巡視的時候,都要在宮廟里過夜。這一天,人又多了。
城隍廟就在現在的新中戲院前。每年7月15日,城隍雕像從城隍廟北門步行至城隍廟,故稱鬼路、宮路。
1933年后,盛世開始提倡破除迷信,新宮寺被拆除。
1943年啟用新北門,曾名新北門大街。事實上,這里沒有街道。兩側主要是菜園和墓地。
解放后辟為道路,取名光明路。
1956年鋪柏油,城隍廟被拆除。
1966年改稱反帝路。
1980年,恢復光明路原名。
光明路
2.紅旗路。烏魯木齊是最著名、最短的道路。沒有關于其建造年份的信息。不過,這條路有歷史印記,可能和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紅旗產品有關?雖然這一點沒有得到證實,但紅旗路南端的電腦城是非常有名的。很多烏魯木齊人都是在這里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數碼產品。
紅旗路如何得名不得而知,但一定有歷史原因。
3、明德路。百年明德路并不是什么值得吹噓的。我一直覺得這是烏魯木齊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路。雖然不長,路窄,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清末民初烏魯木齊的政治、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明德路又短又舊又窄。在烏魯木齊這座城市發展迅速的城市,與城市升級改造后的各種大道和美麗的主要街道相比,這條路不足300米,只能容納兩輛車。兩條車道的路確實不起眼。然而,這卻是烏魯木齊曾經和現在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道路。
明德路東與中山路相連,呈東西走向。北接解放北路,中部穿過和平北路。
明德路以南為人民路,毗鄰烏魯木齊地標南門,以北為中山路,毗鄰烏魯木齊地標廣場——人民廣場,西鄰繁華商業區——大十字,東鄰烏魯木齊市地標廣場——人民廣場。是自治區人民政府。
附近有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等重要機構和單位。此外,這條路上還有烏魯木齊最古老的辦公樓,這是一座由蘇聯專家于20世紀50年代初設計建造的建筑,現在是自治區財政廳、國家發改委、最古老的銀行的辦公樓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大銀行,現中國工商銀行。民德路分行。
這條路上,還有毛澤民烈士故居,還有烏魯木齊最好的小學之一——烏魯木齊第一小學。
明德路拍攝于2018年3月和2019年12月
這些建筑和歷史足以說明,這是烏魯木齊最具歷史文化遺產的道路。這還不夠。聽聽這條路的由來,那就更有文化了。
這條路是北洋政府時期楊增新主政新疆時命名的。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明德路是清代布政司衙門所在地,一般人一般是不能隨便去的。
楊增新是清代進士。他受過教育,喜歡引用經文。明德二字出自《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于明德”。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可見其魅力。
4.中山路。東西走向,全長2.1公里,是烏魯木齊最著名的公路。它曾經是烏魯木齊的標志性道路,也是烏魯木齊最受歡迎的道路。說起中山路,京城人人都知道。中山路也有一定的歷史。它始建于1947年,距今已有74年歷史。是中國著名商業街、文明誠信經營示范街。
此外,車市巷、中山路附近的馬市巷、北門附近的衛生巷等都有其淵源。車市巷,因解放前為汽車交易中心而得名;馬市巷,解放前是馬匹交易中心;衛生巷,解放初期是養豬場,太臟了。環境衛生整治后,環境改善、衛生。 ,命名為衛生巷。
2. 談論架構
1.烏魯木齊大銀行。烏魯木齊銀行成立于1930年代初期,當時的新疆省銀行位于今明德路西端。 1939年,新疆省銀行改組為新疆商業銀行,毛澤民擔任首任董事長。 1943年至1945年,省商業銀行在這里修建了斯拉夫風格的建筑,并以其樸素、親民的業務風格在廣大民眾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聲譽。 “大銀行”的名聲不脛而走。
1950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新疆省分行遷至此地,“大銀行”成為新疆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的搖籃。半個多世紀以來,“大銀行”見證了新疆近現代金融業的發展和嬗變,也將永遠閃耀著彭德懷、張治中、王震、包爾罕等人在此巡游的光輝。 1949年12月18日,新疆革命史上。
2003年4月,“大銀行”被定為烏魯木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5月,工商銀行新疆分行開始對這座歷經滄桑的“大銀行”進行改造,并于2003年7月竣工。“大銀行”不僅保留了其獨特的建筑風格,風格厚重、穩重、莊重的形象,同時也融入了現代金融因素和人文情懷,成為新疆傳統金融文化與現代金融文化有機結合的典范。
大銀行內部
2.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大樓
蘇式建筑歷史悠久。是自治區廳局級辦公樓中為數不多的蘇式建筑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廳級單位辦公樓。
3.毛澤民故居
位于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明德路29號,占地面積960平方米。建于1940年8月,是抗戰時期毛澤民擔任新疆省財政廳副廳長、代廳長時工作、生活的地方。
4. 一天養酒店 人民電影院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當年,烏魯木齊完成了四大禮品項目。其中人民電影院占據了前面的兩個,一個是人民賓館(今天的倚天洋賓館),一個是前面的人民電影院,另外兩個是貢品項目。該項目為自治區人民醫院暨醫學院(現新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樓)。這兩座建筑都有66年的歷史。人民電影院是首都最早的電影院之一,倚天洋賓館是烏魯木齊最早的餐廳和酒店。它有很強的歷史感。
5. 新疆人民劇院
新疆人民劇院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289平方米。 1955年8月動工,1956年12月中旬竣工,1957年1月7日舉行隆重的落成典禮。1957年至今,人民劇院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圓滿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重大任務。同時,也為繁榮自治區文化藝術事業、豐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它的建成,為新疆各族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場所。
6.天山購物中心。如今的完顏城是烏魯木齊一家歷史悠久的購物中心。位于中山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已有60多年的歷史。是一家集購物、旅游、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商業企業。它有地下三層。 ,地上八層,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營業面積2.6萬平方米。
現在的天山商場大樓建于1997年之前,1997年至2000年是天山商場的輝煌時期。當時的客流量相當大,天山商場也給很多烏魯木齊人留下了太多的回憶。如今,天山商場幾經波折,才變成了今天的完顏城。
3.談論地名
1.南關(從南門到山西巷)
200多年前,南關是從南方進入迪化城(烏魯木齊舊名)的唯一通道。由于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各族商人的辦事處、倉庫、作坊云集于此。在這里,來自南疆的貨物大部分都要從南邊進出迪化市。南城門外,自發形成了一片繁華的自由市場。
這就是現在的解放南路,從南門到山西巷約一公里。舊稱南關。當時沿解放南路至山西巷口的南門花壇,原是迪化城南門外的城門(昭府門)。自迪化建城以來,南門外的南關街一直是繁華地段。
據清嘉慶元年(1796年)《烏魯木齊事變》記載:“南關長約二三里……店鋪熙熙攘攘,猶如成都”。主要商品有地毯、絲緞、車馬成套、手工日用雜品等。這里有許多手工業作坊和倉庫,存放干鮮水果、藥材、香料、靴子、鞋子、首飾等。傳統餐飲業也很發達。
南關三年前拍攝
在這里,駱駝、馬、驢在街道上行走,在這個自由市場中來來往往。駝鈴聲響,交通繁忙,人流涌動,鮮花盛開。
由于商家聚集,在新市路口修建了財神樓。至今,人們仍稱此段為“財神樓”。新中國成立后,街道拓寬,舊貌煥然一新。南關仍是傳統的商業中心。地點。
如今,所謂的南關已不復存在。三年前,我對這段路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目前該路正在進行修路,沿街的樹木都已被清除。道路兩旁高樓林立,路邊大多是商店和餐館。這個地區已經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在一座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里,200多年前的小攤小販的景象似乎已經不復存在。
如今,從南門到山西巷的道路寬敞,車水馬龍。是烏魯木齊至二道橋的核心道路,也是前往烏魯木齊標志性建筑——新疆國際大巴扎、大巴扎步行街的必經之路。晚上非常美麗。如今的道路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200多年前的南關完全不同。
2. 大十字
大十字商圈是烏魯木齊最早的商業區。它位于解放北路與中山路交叉口,因兩條路交叉形成十字形而得名。早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原迪化城建成后,大十字周圍的商鋪日益增多。該地區交通便利,居民密集,商鋪集中,已成為烏魯木齊最繁華的市中心地區之一。每逢節假日,這里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十分熱鬧。
大十字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烏魯木齊最早修建的環形立交橋。不過去年就被拆除了,這座立交橋給烏魯木齊人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地方。
4. 談論廣場
一百多年前的人民廣場還是一片荷花池。
人民廣場位于烏魯木齊市中山路東段北側。據人民廣場綠化管理辦公室提供的信息,廣場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清光緒六十七年,這里為荷花池。后來發展成同鋪街、一鋪街和一些私人住宅。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五月初建時,占地僅沙地1.6公頃,當時稱總督府前廣場。盛世才統治時期,四街房屋被拆除,辟為廣場。民國35年(1946年),為慶祝新疆省政府與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革命政府和平談判成功,命名為“和平廣場”。 1950年命名為“人民廣場”,占地4萬平方米,鋪有瀝青地面,圓形人行道鋪有瓷磚。北側人大聯合辦公樓一、二層為觀景臺,東、南、西三面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綠化面積17000平方米。
5. 談論門
烏魯木齊有南門和北門,是過去的兩個城門。東門和西門在哪里?先說東門。
事實上,現在的東門已經沒有這個地址了。具體位置在人民廣場東后街轉盤處,即東風路、建國路南北走向的區域。雖然現在沒有地名,但還有一些單位名稱,比如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東門派出所、東門街道辦事處,基本上都在這個地點辦公。
具體來說就是:舊東門在今天的天山百貨大樓后面,建國路(現天山路至建國路)烏魯木齊市第一幼兒園附近,新東門在入口處的路口至自治區黨校(前進路與西后街路口)。當時,東門城墻高十米,主城墻厚約八米,側門墻厚三米。它們都是用青磚砌成的。門洞長約八米。夏天的風非常涼爽。這也在附近。夏天孩子們玩耍的好去處。
中山路
原位于西門,現為紅旗路電腦城。
原西門位于中山路與紅旗路交叉口。它向西開放。城頭為青磚結構,城門為木結構。高五六米,寬四米。城門位于百花村的十字路口。入口處,紅旗路一帶是城墻的根部。城墻為夯土結構,高約四五米,厚約3米,呈橢圓形。城墻基部外有一條小溝,稱為護城河。沒有洪水的時候,里面的水很淺。從城門到小溪,有一座4米寬的木橋。西主門外,還有一道外圍門,用老人的話說就是“稍門子”,就是與西門稍相通的門。西門與外圍門之間,有兩條道路通往現在的人民路,一條是車石巷,一條是江南巷。
今天的汽車市場胡同
當時,正西門外(今紅旗路一帶)有雞鴨市場。每天早上,都有小商販來到這里賣雞鴨蛋,還有菜販也想加入這里的人氣。 ,很快街道路口就擠滿了。只聽見雞鴨的叫聲,商販的叫賣聲,忙碌的早晨開始了。
那時的烏魯木齊人口稀少,生活雖然平淡,但也很有趣。經常吃白面和大米,去別人家吃頓家常飯也是常有的事。平常大家都會用白面饅頭招待客人。
1957年,由于當時城市建設的需要,西門被拆除,并在拆除城墻的地方修建了當年的攻城道。 1958年,城門口建成百花村賓館。
老小西門在花園東邊,現在民主路與紅旗路交匯處。當時,小城門內有一個大院子,里面住著普通百姓;也有人以賣零食、剃光頭為生。還有一些講故事的人。這里是老百姓常來聽書的地方。當時經常被提及的書籍有《三劍客》、《隋唐演義》、《楊家將》等。
此外,這些區域還有很多故事和記憶可以挖掘,比如大小西門的由來、北門與第一炮成功的關系、人民公園、大十字立交橋(已拆)、新華市場(1號樓,已拆)、紅旗路電腦城、百花村、南門及原地下商城等,值得探索的地方還有很多。這將在稍后討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