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鄭州的大學生火了:他們三五結伴,騎上共享單車,凌晨出發,有帶旗幟的,有帶音響放歌的,還有一起唱歌的,遇到上坡還一起加油,車隊綿延數十公里,騎行5小時左右,抵達五十公里外的開封。
據一位從鄭州夜騎開封的女生說,當時朋友4人為了吃正宗灌湯包,想著“青春只有一次,要和朋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行動”,于是騎共享單車到了開封。為了一口灌湯包就騎上數十公里,這實屬是年輕人的任性和激情了,既令人欣賞也令人羨慕。
這種現象也讓人想到了曾經由大學生掀起的“特種兵旅游”。這種說走就走的旅行,便宜、省錢、辛苦,但也簡單、純粹、自由,透著一種發乎天然的快樂。從網上評論也能看出,各方也都在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年輕人的騎行。這也可以理解,在被消費物欲填充的生活空間里,類似返璞歸真的生活哲學是稀缺的,很多人都被大學生感染了。
從當地的反應看,也對大學生的到來報以善意。比如開封當地城管部門連夜在鄭開大道八大街設立共享單車接駁點,指引夜騎大學生停車事宜;當地交警部門一直從深夜堅守到清晨,對大學生騎行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同時開封清明上河園、開封鐵塔等多個景區也向夜騎大學生免費開放。可見,各個部門都對大學生的到來做好了準備,也展現了歡迎的態度。
確實,青春既然如此激情,人們也沒必要潑冷水。在適當的范圍內,盡可能提供一些幫助和支持,當然也是“社會人”對于“大學生”應當給予的一種幫助。
不過仍要提醒的是,大學生們享受青春毋庸置疑,但要以安全為重。可以想象,這件事火了之后,大概不少地方的大學生都會想跟風效仿,都想去嘗試釋放青春。值得一提的是,鄭州和開封屬于一種相對特殊的“雙城記”,整個騎行距離僅50公里左右,并且全程開闊通暢,據學生說“沿鄭開大道一路向東就行,道路也很寬敞,半夜路上機動車少,也相對安全”。這種相對便利的條件,也為夜騎創造了條件。
當其他地方的大學生想原樣復制這樣的活動,恐怕也得多考慮本地的特殊狀況,是否便利、安全,又是否會給當地的正常秩序帶來過大的沖擊。就像最近一段時間屢屢被談及的騎行安全,如果大批自行車跑到城市主干道上,給城市交通也給騎行者自身安全帶來重大隱患,恐怕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青春的力量當然是美好的,青春的激情也應當得到呵護。各方都在呵護大學生們的激情,學生們也應當在沖動之余多抱有一分理智,量力而行,選擇合適的線路,以及最能保證安全的活動形式。
在鄭州大學生“夜襲”開封引發熱議后,又發生了有趣的一幕,大學生們被拍到在返程高鐵站睡成一片。網友調侃說:“大學生也知道累啊?不騎回去啦?”其實,人們看到大學生一路歡聲笑語固然高興,但看到他們都能平安返程才更感欣慰。無論是生活體驗還是自身安全,都不留下任何遺憾,這樣的青春才是最美好的故事。
特約評論員 易之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
編輯:龍春暉責編:王蓉 審核:陳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