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推動民政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各地民政部門,作為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承擔著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諸多重要職能。每一項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地民政工作者,必須精準施策,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堅持服務為民的理念,確保每一項政策都能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解決實際問題。
用好民政這根“針”,要注重精準施策。深入把握“準”字,要確保服務群眾有的放矢,就必須深入了解群眾的真實需求。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土民情各不相同,實施民生政策要因地制宜。各地民政部門工作人員要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傾聽群眾的聲音,切實體會他們所需所盼,感受他們的疾苦與期盼。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政策不偏離實際,真正做到為民解憂、為民紓困。同時,民政部門還需要注重與其他部門的協(xié)調與配合。民政部門業(yè)務繁多,各有側重,只有各部門之間密切協(xié)作,形成合力,才能確保整個民生工程的穩(wěn)步推進,才能確保每條利民措施精準地落實到每一個需要的群眾身上。
用好民政這根“針”,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政工作要“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人民群眾的需求日益多樣化,相關評定規(guī)范也在持續(xù)調整。在這樣的形勢下,各級民政部門要緊跟時代步伐,主動探索并實踐新的工作和服務模式,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不斷追求。各地民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網絡,強化社會救助的基石,優(yōu)化養(yǎng)老服務資源配置,并全面深化殯葬等領域的綜合性改革。通過更為周密的制度規(guī)劃和更高效的服務提供,持續(xù)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好民族這根“針”,要堅持服務為民的工作理念。民政之所以為民政,是因為服務好人民是第一宗旨,是因為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民政工作者的首要任務。無論是制定政策,還是提供服務,都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各地民政部門要把為民服務作為首要任務,工作中要以群眾滿意度為評價標準,以群眾關切為奮斗目標,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確保民政工作更加貼近民心、順應民意。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zhèn)人民政府 楊成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