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個月,晶豐明源(688368.SH)并購重組四川易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易沖科技”)事項有了最新進展。4月23日晚間,晶豐明源發布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以32.83億元向50名交易對方收購易沖科技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完成后,易沖科技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收購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市場法評估易沖科技估值為32.9億元,溢價率為260.08%。完成收購后,晶豐明源商譽將大幅增加至19.97億元,占總資產、凈資產的比例為35.56%、62.10%。
近年來,晶豐明源一直通過“買買買”來拓寬業務版圖,先后收購上海萊獅半導體(下稱“上海萊獅”)、上海芯飛半導體(下稱“上海芯飛”)、南京凌鷗創芯電子(下稱“凌鷗創芯”)等,但2022年以來業績持續下滑,此次高溢價收購的易沖科技,是拯救業績虧損的“良藥”,還是進一步拖累財務表現的“地雷”?
截至4月24日收盤,晶豐明源收跌2.48%,股價報收113.71元/股,最新市值為99.87億元。
擬溢價260%收購虧損企業易沖科技
此次收購一直備受市場關注,易沖科技作為一家明星公司,深受多家知名資本青睞。從2016年成立至今,易沖科技已完成15輪融資,獲得了上汽、蔚來、深創投、中金等機構投資,并在2018年曾入選全國瞪羚企業(入選標準是5億美元~10億美元)。
根據收購公告,2023年、2024年易沖科技營收分別為6.51億元、9.57億元,同比增長45.82%、47.04%,收入增長速度高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晶豐明源2024年實現營收13.03億元,同比增長15.38%。晶豐明源想要成功收購一家與自己同等量級、且營收高增長的公司,難度還是非常之大的。
為拿下易沖科技,晶豐明源還是展現出足夠的“誠意”,給出了260%溢價的價格,最終敲定全部權益的交易對價為32.8億元,而晶豐明源近10年的凈利潤合計也僅為7.81億元,如此高價收購究竟值不值?
晶豐明源與易沖科技同屬于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雙方市場都集中在消費電子、高性能計算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業務上確實具有較高的協同性。
同時,易沖科技還自帶客戶資源,手機領域終端客戶包括三星、榮耀、聯想、小米等,消費電子終端客戶包括安克、Mophie、belkin、Bose、哈曼等,汽車領域終端客戶包括比亞迪、吉利、奇瑞、賽力斯、長安等。
從研發費用率看,易沖科技整體研發投入也要遠高于同業。2023年、2024年易沖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4.96億元、4.13億元,研發費用率達76.2%、43.2%。
根據第三方出具的評估報告,半導體行業因技術密集、研發投入大,所以采用市場法進行評估,32.9億元的評估價格是選取模擬芯片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和調整得出的。
截至2024年報,晶豐明源賬面貨幣資金僅2.8億元,短期債務3.73億元,不得不定增配套資金以緩解現金流壓力。晶豐明源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金額不超過18億元,擬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補充流動資金及中介機構費用。
晶豐明源商譽風險高企
根據公告,晶豐明源盡管近幾年營收仍有增長,但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22年、2023年、2024年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2.06億元、0.91億元、0.33億元。
而此次收購的易沖科技近兩年也陷入虧損,2023年、2024年凈利潤分別虧損5.1億元、5.13億元。易沖科技雖然能完善晶豐明源的產品布局,但是否能夠為其業務帶來積極改變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近年來,晶豐明源一直通過“買買買”來拓寬業務版圖,先后收購上海萊獅、上海芯飛、凌鷗創芯等。
但上述收購的公司中,僅凌鷗創芯業績表現較好。根據2024年報,凌鷗創芯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113%;凈利潤0.86億元,同比增長173%。上海芯飛2024年營收為9723萬元,凈利潤僅為225.5萬元。而上海萊獅已于2024年12月被晶豐明源注銷。
晶豐明源在2024年10月,以1.25億元繼續收購凌鷗創芯19.19%股權,累計直接持股比例上升至80.9%,也體現了晶豐明源對凌鷗創芯業績增長的認可。
截至2024年報,晶豐明源因收購上海萊獅、上海芯飛、凌鷗創芯累計形成商譽3.36億元,而此次若完成對易沖科技的收購,商譽將大幅增加至19.97億元,占總資產、凈資產的比例為35.56%、62.10%。如若易沖科技后續業績惡化,或雙方資源整合協同效益難以釋放,未來可能面臨較大的商譽減值風險。
根據收購公告,易沖科技也給出了業績對賭,承諾2025年度、2026年度和2027年度充電芯片業務板塊凈利潤不低于9200萬元、12000萬元和16000萬元,其他電源管理芯片板塊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19000萬元、23000萬元和28000萬元。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