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報網訊(記者錢紅艷)5月22日上午,一場人工智能教育推進會在我市力學小學教育集團舉行。會上,力學小學教育集團兒童研究性學習數字評價平臺發布,同時宣布小學生原創AI使用倫理公約將于今年暑期正式推出。
“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小力’!”當天,力學小學數字人形象“小力”首度亮相,不僅與現場同學輕松對話,還擔當主持人,主持起了節目。
作為鼓樓區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賦能基地校”,力學小學校園“含AI量”越來越高,不僅開發了數字人形象“小力”,活動中還推出一系列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實踐舉措。
會上,力學小學教育集團兒童研究性學習數字評價平臺發布。力學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力學小學黨總支書記李琳介紹,2024年6月,力學小學教育集團啟動數字平臺搭建,目前已面向10門學科、200多位教師、100個班級的4400名學生全面開放,老師們積極實踐,不斷采集積累數據,走向大模型建設、智能體開發。“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數字評價平臺,讓孩子們具備大膽想象、多向探索、勇敢突破、科學求證、遷移創生等五大特點。”李琳表示。
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后,AI倫理問題成為討論熱點,而這也是很多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為應對這一問題,力學小學教育集團對二到六年級的3000余名學生進行了“小學生AI使用倫理公約”問卷調研,最終從人工智能使用的安全、誠信、文明、批判性及創造性等五大方面建構了倫理公約。
“不要用AI上傳和國家安全有關的圖片、文字和視頻”“不能把AI作品占為己有,要貼上‘AI制作’小標簽”“AI不可全信,還需自己判斷”……在《小學生AI使用倫理公約(兒童原創版)》發布環節,學生代表們結合自己實踐和探索AI的經歷,分享了原創設計公約以及背后的思考。據了解,今年暑期,學校將正式出版《小學生AI使用倫理公約(兒童原創版)》。
從今年春季學期起,力學小學教育集團就啟動開設人工智能啟蒙課,學生家長、高校教授、企業骨干等紛紛走入課堂,《涉人工智能典型法律案例介紹與啟示》《動物與人工智能》《如何用AI輔助自己的學習》等課程涵蓋警務、科普、芯片等多個領域,將各行各業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與應用普及帶到學生們面前。本學期6月30日前,力學小學將完成120節“小米粒人工智能啟蒙課”。
當天的活動中,全國小學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聯盟校成立,來自江蘇、上海、浙江、深圳的19所小學加入聯盟。與此同時,力學小學教育集團還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賦能中心,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東南大學大數據計算中心等13家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成為力學小學教育集團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