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區一群全職寶媽“走出家門”,借力“媽媽崗”計劃等實現就業增收——
一雙雙巧手“編織”新生活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祝東秀
5月20日上午,南京江北新區盤城街道永豐社區的3名全職媽媽忙完家里的活兒,來到了織夢空間工作室。她們圍坐在一起,手中彩線翻飛,不一會兒,憨態可掬的小粽子、精致的粉色花朵便逐漸成形。這些編織品是她們專門為端午節、高考和畢業季打造的。
從2021年成立編織社以來,這群全職媽媽完成了從“家庭主婦”到“編織達人”的華麗轉身。從走出家門到走進課堂,從愛好到事業,從零收入到兼職帶娃都能有月均收入“2000 ”,她們用雙手打破“全職”局限,在毛線翻飛中織出經濟獨立與人生新可能。
從走出家門到走進課堂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走進大學講課。”織夢空間明星老師傅明星激動地說,5月18日,她和另兩名成員周艷、張盟盟來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大學生教授手提包編織課。
媽媽們“走出家門”并不順利。2021年,織夢空間發起人鄧朵朵在永豐社區認識了許多像自己一樣的全職媽媽,為了讓寶媽們有個可以聚在一起的空間,鄧朵朵與社區進行了溝通。社區隨后將黨群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騰出來,在社區婦聯的支持下成立了編織社。
編織社剛創辦的3年間非常艱難,“訂單很少,也很少有人知道咱們的編織社,大家僅僅靠自己的朋友圈發一發作品。一開始的十幾個成員陸續離開,只剩下三四個人還在堅持。”鄧朵朵介紹,2024年,編織社利用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設計的“家門口服務站”,以及市、區各級婦聯相繼推出的促進婦女就業的各項鼓勵政策,重組成立了“織夢空間工作室”。
“現在訂單多了,還要去別的社區上培訓課,根本沒時間出去擺攤。現在出門人家都叫我們‘老師’,可自豪了!”周艷笑著說。
從零收入到月均收入“2000 ”
傅明星、周艷、張盟盟都在2016年前后辭掉工作,成為全職媽媽。“現在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多的時候能有3000多元。”張盟盟說。
為了打破手工品無法變現的僵局,鄧朵朵帶著幾位寶媽,嘗試過擺地攤等多種方法。今年市婦聯啟動“媽媽崗”靈活就業促進計劃,聯合各區婦聯加強對女性勞動者特別是生育再就業女性的靈活就業服務,幫助女性鏈接優質社會資源和專業資源。“江北新區婦聯有活動就會叫我們過去擺臺,幫我們提高知名度,還會幫我們介紹其他的活動。”鄧朵朵介紹,這次“南京人才日”,織夢空間工作室也擺上了攤,寶媽們站上了更高的平臺。
5月19日下午江北新區舉辦集體婚禮,江北新區婦聯向織夢空間訂購了10對喜娃娃。“我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花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設計圖紙、鉤織樣品。”傅明星介紹,織夢空間還接到了團市委、市少年宮、盤城葡萄節的文創產品訂單。
織夢空間的寶媽們不停“追熱點”“追節點”,用原創產品收獲了一撥又一撥訂單。
從幾個人到一群人
為幫助全職媽媽們將愛好轉化為專業技能,永豐社區婦聯邀請專業編織老師授課,課程內容涵蓋手工藝品制作全流程。“我們以前會的針法不多,也不懂怎么畫圖紙,都是憑感覺做。系統學習后,作品質量提升了不少。”周艷說。
現在,在江北新區婦聯的指導下,織夢空間在明發社區發展站點,12名能獨立制作成品、授課的寶媽發揚“老帶新”的精神,每周開設兩節編織培訓課。今年以來,已經累計培訓了60多名全職媽媽,幫助她們學會一技之長,實現增收。
解決了技術問題,銷路同樣關鍵。鄧朵朵在江北新區婦聯指導下,開設織夢空間線上店鋪。各級婦聯還常常邀請她們參加各類展銷會、文創市集,拓寬線下銷售渠道。現在織夢空間接到的訂單都會讓參加過培訓的寶媽一起制作,質量合格就能交給工作室,“例如我們每月需要向顧客提供800個寵物抓球,寶媽們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制作,我們支付費用。”鄧朵朵說。
傅明星還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織夢空間工作室正在申請注冊公司。“工作室運營現在越來越規范,看著自己的愛好能變成一份事業,還能帶動身邊的姐妹一起就業增收,我覺得特別有意義。”她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