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的戀人張天宇,你既是設計作業時最好的同伴,亦是同甘共苦的同年兵戰友;既是鏡頭后最嚴苛的攝影師,又是擂臺下最溫暖的陪練員,這支作品里每幀畫面都凝結著我們的共同心跳。”近日,杭電人文藝術與數字媒體學院大四學生厲彬凌在自己的畢業設計中致謝了自己的男朋友。
“在大學里最浪漫的事,是陪彬凌‘打’了個武術散打全國冠軍。”杭電人文藝術與數字媒體學院大四學生張天宇對于厲彬凌的感謝,這樣回應道。
這對情侶有好幾個“同”——同一個學院、同一個專業、同時上大學后當兵入伍,現在他們同時考上了公務員,雙雙成為人民警察。
去年4月,厲彬凌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摘下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武術散打錦標賽女子55公斤級冠軍,成為杭電歷史上首位散打女冠軍。而男友張天宇,既是60公斤級比賽的第五名獲獎選手,更是她奪冠路上最堅實的陪練戰友。“沒有我的男朋友張天宇好幾千個小時陪練,我拿全國冠軍幾乎不可能。”厲彬凌感慨地說。
“當靶子也是一種浪漫”
每天下午4點到6點,杭電散打訓練館內總會傳出密集的拳腳聲。身高1.68米的厲彬凌一次次將陪練張天宇摔倒在地,拳靶、腿靶的撞擊聲與汗水砸地的聲音交織成獨特的訓練交響曲。“他比我重10公斤,從不躲閃我的重拳。”厲彬凌笑著說。為幫助女友突破力量極限,張天宇主動承擔高強度陪練任務:每天大概要承受1000次拳擊、500次腿擊、上百次被摔。
剛進入散打隊時,厲彬凌還是一名“小白”。但憑借她退役軍人的堅毅和長期力量訓練的基礎,僅過半年,隊里已經沒有女隊員能承受厲彬凌的拳腳。厲彬凌告訴記者。“別人一拳過來,一般人都會下意識地躲開,但我們會選擇承受,有點‘迎難而上’的倔強。”2021年9月從軍營退役復學以后,兩人幾乎每天都一起去健身房訓練力量,另外就是長跑,所以體能也一直在線。
“這拳太重了,曾有剛進隊的男隊員,被老師安排給厲彬凌對練,被踢得直咧嘴。”張天宇說起自己的“挨打”,他反而是一臉驕傲。他說,當時,他便以舍我其誰的態度,順理成章地成了厲彬凌的“常用沙包”——一個甘愿承受百萬次擊打的“人肉沙包”。
陪練的“苦差事”背后是驚人的毅力。抱摔的對象必須比自己重量級高。所以,在對練中,張天宇永遠是那個被摔在地上的人。“彬凌想做的事,一般我都會全力支持。我相信她肯定能拿冠軍,這將創造杭電的歷史呀!所以,我寧愿犧牲自己的時間,也要陪她做高強度訓練。”
厲彬凌的教練、杭電體育教學部老師呂亞崙告訴記者,厲彬凌是拼打重擊型隊員,力量強,體能好,心理素質好,戰術執行堅決,“能拿到全國大學生武術散打冠軍,有針對她的專業化系統訓練的因素,她個人的努力拼搏更為重要,男隊員張天宇的陪練也特別關鍵。”
拼搏總是“Double”
張天宇、厲彬凌的經歷高度同步。高中都是美術藝術生,以差不多的分數考入杭電人文藝術與數字媒體學院,在差不多的時間參軍入伍,大學在同一專業同一個班。“我們的學習社交圈高度重疊,所有的課程設計、小組作業、選課都在一起。所以大學各門課程的成績也差不多。”張天宇笑著說。
“我從部隊退役回杭電辦理復學手續,老師說,你們班還有一個女生,你幫她一起辦理一下吧。”當時的張天宇沒想到,這樣的“一起辦理”,在今后將會無數次重復。兩人一起在杭電擔任了四次校軍訓教官,張天宇幫忙“一起”領了四次“優秀教官”證書,慢跑、游泳、單車、爬坡等“并肩上”,畢業設計一起做,一起在咖啡館兼職……
艱難的日子里,兩人互相鼓勵。為備戰第八屆中國大學生武術散打錦標賽,兩人同步執行嚴苛的飲食計劃。早餐2個雞蛋白、偶爾一小截玉米;中餐雞胸肉加綠葉菜;晚飯番茄、黃瓜。一個月暴瘦10公斤。“要控制體重, 還有繁重的訓練,比賽前還要裹上密封的暴汗服在桑拿房脫水。好在有人相互鼓勵。”厲彬凌說。
攜手“向前沖”
2024年初,這對情侶迎來“雙考”——備戰全國賽的同時,他們還在沖刺公務員考試。
每天清晨6點,圖書館二樓的座位上總能看到兩人身影。下午訓練結束后,他們又帶著滿身疼痛返回自習室,用冰袋敷著腫脹的關節繼續刷題。
“時間像被掰成兩半用。”厲彬凌坦言,最艱難時連走路都因肌肉酸痛而顫抖。“戰場上講究‘掉皮掉肉不掉隊’,這道理在擂臺和考場同樣適用。”
“他們的努力,是互相成就的,我們戲稱其為努力Doule,感覺做什么事都能成。厲彬凌以自己的散打奪冠經歷做的畢業設計,榮獲了校級優秀畢業設計作品的榮譽。”杭電人文藝術與數字媒體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主任,畢業設計指導老師湯程心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