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度展現西安千年文脈的當代魅力,“繁星計劃”精心策劃“詩畫長安?文化好charming”城市主題探訪活動,日前重磅推出“文明盲盒?拆出千年對話”專題。本次活動由西安國際傳播中心指導、華商國際傳播中心主辦,以沉浸式文化探訪結合海外互動傳播的創新形式,為全球觀眾打開一扇了解長安文化的獨特窗口。
當文物遇見世界
歷史在云端蘇醒
讀懂一座城,從博物館開始。作為一個地域標志性文化符號,博物館記錄著城市的文脈與基因,亦成為精神文化消費和直接體驗的重要場所。從碑林墨韻到霓裳綺夢,西安用“博物館 ”的創新語法重構文明敘事。
在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文明盲盒·拆出千年對話”活動以西安博物館為窗口,借助國際博物館日的契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宣傳方式,向國內外受眾展現西安作為絲路起點的國際視野,讓世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助力中華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提升西安的國際影響力與文化軟實力。
活動自正式啟動以來,共有河南、山西、江西、江蘇等近30家國傳中心或海外社媒賬號參與活動,各大海外社媒平臺累計發布主題視頻、帖文200余條,海外傳播覆蓋用戶310余萬,活動被多個中國駐外使領館官方賬號、中國駐外使節個人賬號、海外華文媒體等推介。
當留學生遇見千年碑刻與盛唐風尚
“這哪里是博物館?分明是座用石頭寫就的史詩!”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內,“繁星合伙人”留學生小馬的感嘆,道破了文明遺產跨越時空的震撼力。
在“文明盲盒?拆出千年對話”特別策劃的《歪果仁的西安文博奇遇記》系列Vlog中,留學生化身為東西方文化的“擺渡人”。鏡頭里,小馬穿梭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碑石長廊,在曹全碑、集王書圣教序碑、多寶塔感應碑、玄秘塔碑、三墳記碑中,找尋到不同朝代的“福”字。這些跨越時空的文字符號,恰似中華文明的基因圖譜,在留學生的探索中逐漸清晰。
“我找到了1300年前的潮流風向標!”留學生龍智慧在西安博物院的歡呼,揭開了盛唐風尚的神秘面紗。鏡頭前,一尊盛唐女俑以“高腰襦裙 半臂短衫 曳地長裙”的搭配,演繹著千年前的“OOTD教科書”——紅紫綠三色在石刻上暈染出“裙裾掃落梅”的詩意。講解員風趣解讀:“這簡直是唐代版高腰褲,豐腴美學與顯高秘籍的完美結合!”
當碑林的“福”字密碼邂逅盛唐女俑的時尚哲學,文明的盲盒里,藏著最鮮活的中國故事。
“繁星計劃”6月發起
《絲路遺韻?匠心長安》主題策劃
截至目前,2025“繁星計劃”第二季城市主題探訪活動——“詩畫長安?文化好charming”已圓滿舉辦兩期。4月,《華夏春箋?詩畫長安》向全球網友生動傳遞了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成果與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5月,《文明盲盒?拆出千年對話》以別出心裁的形式,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遺產的深邃魅力。
而在即將到來的6月,活動將發起《絲路遺韻?匠心長安》主題策劃。屆時,活動將深入探索非遺的當代生命力,向國際友人全方位展示非遺技藝的歷史內涵與藝術魅力。
據悉,“繁星計劃”是由西安國際傳播中心指導,華商國際傳播中心執行實施的海外賬號矩陣培育建設項目。矩陣建設涵蓋歷史、文化、旅游、美食、城市生活、先進制造、國際貿易等多個垂類領域,構建由網絡達人、外國友人、華文媒體、僑商僑領等賬號主體共同組成的國際傳播矩陣。華商國際傳播中心將依托現代傳媒體系,建立線上內容共創平臺,通過賬號運營培訓、數據共享分析、資源互補協同、城市品牌活動等全方位助力達人賬號孵化,向世界展示西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城市活力。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葉萍 文/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寧姝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