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網友“被牛撞了個滿懷”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提到,他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近視度數從375度降到了250度,并分享了讓近視度數降低的幾種方法。“眼睛度數降了100度”的詞條很快沖上熱搜榜。
專業的視光醫生對此怎么看?快報請到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視光診療中心主任助理刁凱主治醫師,解讀網友分享的其中幾種方法。
“方法”一:強行保持一定的視物距離
網友“被牛撞了個滿懷”:保持一定的距離閱讀或看屏幕。方法如下:以300度為界線,如果近視高于300度,比如有600度,減掉300度后的300度就是你戴眼鏡看東西的度數;如果近視低于300度,比如100度,減掉300度就變成負200度,那就相應地戴200度的老花鏡,遵循這個原則來強行保持視物距離。
刁凱解讀:我們的眼睛通過睫狀肌和晶狀體的協同作用調節看遠近的能力。睫狀肌收縮或放松會牽動晶狀體變厚或變薄,從而實現從看近到看遠的動態調節。這個過程稱為“調節反應”,對我們日常用眼(如閱讀、看屏幕)至關重要。
這個網友提到減300度的方法,主要原理就是通過減少動用眼睛的調節功能,以此來看近。但這種操作有很大弊端。如果眼睛長期在欠矯狀態下看東西,調節功能匹配不了實際度數,慢慢地就會出現雙眼視功能障礙。
我們在臨床接診了不少成年患者,來的時候主訴“度數加深了,感覺看遠沒有原來清楚了”,但其實一查,他們在剛近視的時候就沒有進行科學的醫學驗光,起始度數就偏高,等到了一定年紀,眼睛調節功能下降,出現了雙眼視功能障礙,而導致眼睛看遠看近轉換時出現了異常,并非度數加深。
總體來說,通過降低配鏡度數減少眼睛近距離調節反應,和降低近視度數是沒有因果關系的。
“方法”二:每天花15-20分鐘望遠
網友“被牛撞了個滿懷”:訓練眼球的聚焦能力。每天花15-20分鐘,盯遠處的標記物。比如遠處高樓上有個招牌,日常是看不見的,訓練自己一直盯著看,直到能清晰看清楚哪怕幾秒鐘。這個過程可能眼睛會有脹痛,甚至流淚,但都是正常的。
刁凱解讀:保護視力有個“202020”法則,也是我們在門診中經常叮囑患者的,每近距離用眼20分鐘(如閱讀、看屏幕),要抬頭遠眺20英尺(約6米)外的物體20秒,以緩解視疲勞。
這位網友提到的每天要花一定時間望遠,從緩解視疲勞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正常情況下,遠近轉換的時間是很短的,馬上就能看得清。但如果眼睛調節靈活度不良,那么遠近轉換可能需要幾秒鐘才能看清。
這個患者還提到望遠時有時會出現眼睛脹痛,甚至流眼淚的情況,這個其實跟視疲勞相關。簡單來說,就是近的地方看久了,睫狀肌很緊張,一時半會放松不了所致,有時需要借助眼藥水來放松。
總體來說,遠近轉換對眼睛調節來說是好事,可以減輕視疲勞,但并不意味著它可以降低度數,兩者不能畫等號。
“方法”三:訓練眼球轉動
網友“被牛撞了個滿懷”:訓練眼球轉動,順時針轉動,極限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看,再逆時針重復。轉的過程中盡量望遠,20次一組,休息一到兩分鐘,找遠處的東西聚焦2-5分鐘。
刁凱解讀:不建議大家高頻次極限轉動眼球,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他們往往眼軸比較長,而眼眶就那么大,眼球很容易在轉動的過程中卡在眼眶某個部位動不了,導致限制性斜視,嚴重的甚至需要接受斜視手術治療。
近視的發生是眼軸過長所致
不要寄希望緩解視疲勞
能降低近視度數
刁凱提到,近視的發生和眼軸長度有直接關系。眼軸和身高一樣,隨著生長發育在不斷地長長, 通常生長發育期的小朋友眼軸增長速度是0.2mm-0.3mm/年,直到18周歲成年,增長速度才會慢下來直至穩定(當然也會有一些特殊情況,成年之后眼軸仍然在緩慢增長)。所以小朋友個子躥得特別快的那幾年,眼軸增長也最快,是近視防控最關鍵的階段。
兒童青少年時期,近視了,通過OK鏡、離焦鏡、0.01%阿托品滴眼液等系列近視防控手段,可以延緩近視加深。而邁入成年,近視度數通常來說會處于一個穩定數值(病理性近視除外),通過緩解視疲勞可以維持正常的眼部功能,希望以此來降低近視度數的可能性非常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