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000078.SZ)的控制權轉讓籌劃長達三年多時間之久,最終還是流產了。
6月6日晚間,海王生物發布了關于終止控制權變更及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公告。
回顧海王生物的控制權轉讓交易,原本是分為三步走,涉及股權轉讓、原實控人放棄表決權以及定向增發,具體是海王生物的控股股東海王集團向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絲紡集團”)協議轉讓股份;海王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放棄其所持有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為進一步鞏固控制權,海王生物還擬向絲紡集團及其控股股東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新集團”)增發股份。
假如這些交易完成的話,海王生物的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廣東省人民政府。
海王生物在此次公告中表示,各方經友好協商,決定解除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放棄協議;廣新集團及絲紡集團終止認購海王生物本次發行的股份。
但對于具體終止交易原因,海王生物在公告中未給出解釋。
而這次賣身廣東國資失敗后,海王生物仍要繼續尋找新的合作對象。
海王生物在公告中表示,上述事項終止后,公司仍會與有意向的國資主體針對股權合作事宜展開積極洽談,探討未來通過優勢資源整合、深化業務協同等方式,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為公司創造新機遇。公司將持續深耕核心業務,聚焦醫療器械業務板塊的資源整合與市場拓展,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深化戰略合作等方式,加速推進業務轉型升級。
而海王生物控制權急于轉讓背后,或也跟業績尚未脫困有關。
海王生物屬于醫藥流通企業,公司六成以上的收入也來源于醫藥商業流通業務。但近年來,公司業績持續表現不佳。2023年、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連續出現虧損,分別虧損16.9億元、11.93億元。
2025年第一季度,海王生物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25億元,同比下降44.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7474.36萬元。
隨著集中帶量采購政策與醫保談判降價等措施的持續推進,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利潤空間。公司主要醫院客戶資金持續緊張,應收賬款回款周期持續拉長,影響了公司的營運資金流轉效率,進而導致公司營業規模的縮減及利潤的下滑。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海王生物的應收賬款達到153.67億元,是公司營業收入的兩倍多。與此同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9.76%,位居A股醫藥流通板塊資產負債率榜首。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