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廣州訊(陳曉瑩 記者李青山)近年來,“假水”玩具在市場上悄然興起,受到不少兒童喜愛,但其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安全隱患。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假水”玩具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科學選購,保障兒童安全。
“假水”是一種具有流動性、觸感類似凝膠的玩具,屬于“水晶泥”(又稱“史萊姆”)的一種類型,通常由聚乙烯醇(PVA)、硼砂和色素等成分制成,外觀形似飲料或果凍,多裝入“礦泉水”“珍珠奶茶”“可樂瓶”等食品造型包裝瓶中進行售賣,極易讓兒童誤認為是可食用的食品,從而購買甚至誤食,進而引發傷害事故。監測結果顯示,市面上部分“假水”玩具存在硼元素遷移量超標、包裝標識不規范等問題。
除了常見的“假水”玩具,市面上還有一些類似風險的產品。例如DIY手工類玩具,這類玩具需要消費者自行將凝膠粉末(以PVA為主)、清水、硼砂、色素等材料按比例混合攪拌,常見于兒童及家長的手工活動。還有“捏捏”解壓類玩具,通常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包裝,使用者可隨意擠壓、捏揉、拍打,以達到釋放緊張情緒的目的。
為保障兒童安全,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建議家長及兒童對“假水”等有著潛在安全風險的玩具品類保持警惕。對于外包裝設計(包括外形、印刷文字、圖案等)高度模仿飲料、果凍等食品包裝的“假水”玩具,要謹慎購買,因為此類產品極易因外觀相似導致兒童誤判誤食。同時,對于須自行添加硼砂原料(如硼砂水)進行制作的DIY手工套裝,要優先規避。這類產品涉及高濃度化學物質,直接接觸及配比操作存在較大風險,安全隱患突出。
產品標識是了解產品質量信息的重要途徑。玩具的標識一般涵蓋產品名稱、產品型號、適用年齡、產品執行標準編號、廠名、廠址、安全警示等內容。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應選擇執行標準為GB 6675系列玩具強制性標準的“假水”玩具,這類產品符合玩具強制性國家標準。同時,要仔細檢查包裝上是否有“不可食用”“避免接觸眼睛”等警示標識,以及適用年齡范圍(建議3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
此外,部分“假水”產品(如產品套裝中具有獨立玩耍功能的塑膠或金屬部件屬于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范圍)須獲得CCC認證,且必須在其產品或者包裝、說明書上標注CCC認證標志。消費者可登錄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網址:http://cx.cnca.cn)查詢CCC認證相關信息。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假水”玩具在包裝、色澤、形態和氣味等方面與真正的食品飲料高度相似,因此在兒童玩耍前,成人要教導兒童該類玩具不可食用,并在玩耍過程中做好看護工作。家長應合理控制兒童玩耍時間,若兒童皮膚有破損,應避免其長時間接觸“假水”玩具,同時防止兒童在玩耍中用手揉眼睛、摸口鼻或接觸嘴巴。兒童接觸“假水”后,應盡快用肥皂或流動水充分搓洗雙手,徹底清除皮膚表面可能殘留的化學物質,降低有害物質通過手口接觸進入體內的風險。家長要將“假水”玩具放置于兒童無法觸及的高處或專屬封閉收納區域,避免低齡兒童意外接觸,有效降低誤食或不當玩耍風險。如發現“三無”“假水”產品在售,消費者可撥打12345、12315熱線進行舉報投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