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濱江)有請人形機器人“代言”引才
杭州日報訊 “大家好,我是‘小濱’,濱江最讓人‘上頭’的地方在于這個城市從政策到生態都在表達‘青年人擁有整座城的寵愛’!”近日,高新區(濱江)舉辦“相約在高新”2025政校企交流活動,科技圈“頂流”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走進會場,化身濱江的“代言人”,講述濱江青年的“高甜日常”。
本次活動吸引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50所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和近百家企業代表參會。大家齊聚一堂,就是為了深入探索政校企合作交流長效機制,共創人才合作和發展新篇章。
日前,杭州提出要建設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其中就強調了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自主培養。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企業發出的“英雄帖”更多是瞄準人工智能新賽道。比如,杭州安脈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對算法類工程師、工業控制與機械交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求賢若渴”;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則歡迎年輕的博士后到企業的博士后工作站,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賦能。
據高新區(濱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前期對企業進行需求調查,今年校招人才需求占總需求的36%。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這些行業對人才需求共占總需求的77.08%。緊缺崗位以技術研發類、市場營銷類等崗位為主,包括AI前沿技術崗位、產品銷售經理、海外銷售等,占緊缺崗位的53.94%。
武漢大學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副主任朱煒表示,過去5年,約有2000名武漢大學學生來杭就業,武大學生到杭州就業的比重不斷提高。聽說杭州要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力,他表示高校也在緊密結合國家、地區產業引導方向,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專業設置。該校去年就開設了人工智能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技術學院,今年正謀劃機器人產業相關學科設置,完善人才培養布局。“經過兩天的政校企交流,感受到了濱江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也感受到了企業在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領域強勁的發展勢頭。”他表示,高新區(濱江)搭建這樣的交流平臺,能夠推動高校培養學科專業設置的不斷完善和人才培養環節的調整,他也會將這次的交流成果帶回去,讓學生“開眼看世界”,盡早地了解產業和行業發展。
現場,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小濱”向高校代表推介濱江引才政策;為持續強化數字人才培養合作,該區還向東南大學、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10所高校授予“智匯濱江·十四五”數字人才培育先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