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曾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指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就是將“綠水青山”的自然價值和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過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回答、解決好“就是”問題是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成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的關鍵。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內涵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首要。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經歷了“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三個 階段。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揭示了生態與文明的內在聯系。人類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然才能滋養人類、哺育人類、啟迪人類。無數的事實證明,人類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人類社會就會健康持續發展;若試圖凌駕于自然法則之上,其結果都將遭到自然界報復。
要明白綠水青山本身的價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首先要認識到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高質量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提供了豐富的生態產品,不僅包括人類生活與生產所必需的食物、醫藥、木材、生態能源及原材料等物質產品,還提供了調節氣候、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防風固沙等生態服務,以及提供休閑游憩、文化體驗等場所。這些生態產品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能說想要金山銀山就得失去綠水青山,想要綠水青山就要放棄金山銀山。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高質量生態系統可以通過政策、市場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轉化為經濟財富,造福百姓。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觀念,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建立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和市場,創新生態產品交易方式,通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綠色金融推動綠水青山提供的生態產品轉化為金山銀山,再通過資金投入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反哺綠水青山以可持續供給更多生態產品,從而打通“兩山”互動轉化的通道,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協調統一。
但要深刻執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還得依靠廣大群眾的幫助,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生態文明的建設成果,使他們明白愛護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才能激發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投入到保護綠水青山中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