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旅游委員會(ETC)日前發布《歐洲旅游業趨勢與前景》報告,重點分析今年一季度歐洲旅游業的表現,總結全球旅游業的復蘇情況。
據國際旅游經濟咨詢公司預測,2022年全球入境游客數量將同比增長98.2%,出境游客數量將同比增長101.9%。其中,亞太地區增幅最大,入境和出境游客數量分別同比增長394.3%和331.1%。
縱觀亞太具體地區,預計2022年東南亞入境游客數量同比增長高達1080%。隨著旅行限制的放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出境旅游增幅最大,約為780%。
報告數據顯示,隨著國內旅游和短途旅游的復蘇,預計2022年赴歐洲的國際游客數量將比2019年減少30%。其中,國內旅游有望在2022年實現全面復蘇,而國際旅游要到2025年才能超過2019年的水平。
根據2022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預計歐洲所有受調查目的地的乘客人數將比2019年下降43%,較上一季度60%的降幅有所改善。根據今年2月的數據,塞爾維亞和土耳其的復蘇速度最快,乘客人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11%和12%。根據今年2月至3月的數據,其他復蘇較快的目的地包括保加利亞(-18%)、奧地利(-33%)、西班牙和摩納哥(均為-34%)以及克羅地亞(-37%)。
隨著疫苗接種率提升、目的地防疫措施改善,國際旅行者赴歐洲旅游意愿增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取消了對接種疫苗旅行者出行前的核酸檢測要求。在這些措施的影響下,西歐有望成為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地區,較2019年水平下降24%。
全球酒店和航空公司業績普遍改善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顯示,今年2月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大幅增長,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增長115.9%,但客運量僅為2019年同期(54.5%)的一半左右。
總體來看,除亞洲地區外,今年1-3月航空客運需求呈現積極態勢,3月歐洲境內、亞歐間客運量環比分別增長26%和11%。
據酒店數據分析公司STR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酒店業核心業績實現同比增長,歐洲表現最佳,入住率達97%,同比增長184.5%。不過這都是相對于去年而言的,今年的酒店需求和收入仍遠低于2019年同期。
相比之下,去年其他地區表現更為強勁,尤其是中國和美國,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業績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旅行限制仍然嚴格,因此酒店業績恢復得最慢。
今年1月,全球各地區短租預訂量均接近甚至超過2019年同期,其中北美地區增幅超過50%。不過,整個季度的需求較2019年下降了26%。
美國長途旅行需求最強勁,而中國復蘇較為緩慢
美國是所有長途客源市場中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在2021年至2026年的五年期間,美國前往歐洲的旅客人數年均增長率預計為33.6%,其中北歐增長最快,為41.5%。總體而言,歐美之間的跨洋旅行仍將是2022年歐洲旅游業復蘇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尚無跡象顯示中國旅客數量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今年第一季度赴歐旅游需求甚至逐月減弱。中國是全球最大旅游消費國,上海等城市仍在經歷疫情局部暴發。為遏制病毒傳播,地方政府仍在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與2019年相比,超過50%的受訪目的地中國旅客數量減少了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迄今中國旅客在塞爾維亞的過夜人數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45.6%。塞爾維亞航空也計劃在中國開通新航線。
雖然目前中國游客赴歐洲需求正在緩慢復蘇,但根據預測數據,2021-2026年中國游客需求年均增長率將達到42.1%,超過美國的增長率。
俄烏沖突對旅游業的影響
報告預計,俄烏沖突將導致兩地出境游客數量減少。短期內,周邊國家和依賴俄烏作為主要游客來源國的國家旅游業將受到最嚴重的影響。東歐旅游業的復蘇將因俄烏沖突而推遲至2025年,2022年入境游客數量將比2019年減少43%。
塞浦路斯、黑山、拉脫維亞、芬蘭、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等目的地最有可能受到影響。2019 年,俄羅斯游客占這些目的地所有入境游客的至少 10%。此外,由于俄羅斯游客往往是高消費群體,入境人數的減少將意味著這些目的地的旅游支出將大幅下降。
2019年,俄羅斯游客占黑山旅游總支出的34%,塞浦路斯為25%,拉脫維亞為16%。看來,對于高度依賴俄羅斯游客的國家,旅游業短期內不會復蘇。
俄烏沖突不僅直接導致旅游需求下降,還對歐洲旅游業產生了其他影響。由于多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引發通貨膨脹,航空燃油價格將不斷上漲,導致機票價格上漲。物價上漲也會削弱消費需求,進而對旅游業產生一系列影響。此外,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白俄羅斯領空對西歐大部分航空公司關閉,亞歐航線運營也將受到影響。
此外,俄烏沖突也將抑制海外旅行者進入歐洲的意愿。根據旅游分析平臺MMGY最近的一項調查數據,62%計劃前往歐洲旅行的美國旅行者表示,俄烏沖突是影響其旅行的主要因素,這一數字是選擇與疫情相關的健康和安全問題的人數的兩倍。盡管如此,與其他遠程旅行客源市場相比,美國預計仍將是2022年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
參考:
至 2022 年。(ETC)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