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對億萬農民的莫大褒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是一個歡慶豐收的日子,更是凝聚力量、激發動力的重要契機。我們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寬廣的視野,全面深化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內涵和外延。
以”三農”為本,筑牢”國之大者”的”匠心”,在彰顯農業地位中增強農民榮譽感。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力量。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是對農業農村農民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是對億萬農民辛勤勞動的最高禮贊。例如,山東省濰坊市在豐收節期間舉辦的”最美農民”評選活動,通過表彰優秀農民代表,激發了廣大農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我們還可以組織”尋找鄉村工匠”活動,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展示他們的獨特技藝,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認同。此外,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講好農民故事,傳播豐收喜悅,讓全社會感受到農民的辛勤付出和偉大貢獻。同時,我們應鼓勵各地因地制宜舉辦特色慶祝活動,如”豐收大典”、”農民技能大賽”等,讓農民真正成為豐收節的主角,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根深葉茂,傳承創新”的”匠智”,在傳承農耕文化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念。我們要借助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平臺,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時代價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江西省南昌市在豐收節期間舉辦的”稻花香里說豐年”文化節,通過戲曲表演、農事體驗等活動,生動展現了農耕文化的魅力。我們還可以組織”非遺進校園”活動,邀請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學校,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要鼓勵文創產業與農耕文化結合,開發具有文化內涵的農產品和文創產品,提升農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時,我們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VR技術、數字博物館等,以創新的方式展示和傳播農耕文化,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以”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的”匠行”,在展示豐收成果中激發鄉村振興動力。豐收的喜悅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回報,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契機,全方位展示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激發廣大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例如,浙江省嘉興市在豐收節期間舉辦的”智慧農業博覽會”,通過展示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展現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激發了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熱情。我們還可以組織”一村一品”展銷會,讓各地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既展示了豐收成果,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此外,要鼓勵各地開展”最美鄉村”評選活動,展示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激發更多農村地區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我們應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如組織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舉辦開放日活動,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引導更多農民走上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更是全民的盛會。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緊密結合,把慶祝豐收與激發奮進動力有機統一,努力將中國農民豐收節打造成為展示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平臺。讓我們攜手同心,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中國農民豐收節內涵不斷豐富、影響不斷擴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在這個屬于農民的節日里,讓我們共同祝福億萬農民豐收美滿、幸福安康,祝愿偉大祖國的鄉村處處皆豐收、處處展新顏!
(長寧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鐘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