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目標,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奮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美好生活新場景、創新創業新熱土。
一、突出做好“土特產”文章,全力推動產業振興。立足高山生態資源稟賦,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培育壯大強村富民產業。一是做精鄉土特色產業。依山就勢發展優質稻、生態蠶、稻花魚、晚熟李、中藥材、水晶梨等主特產業,推廣種植優質稻1.1萬畝、中藥材300畝。二是夯實聯農帶農機制。探索建立優質稻“1155”發展模式,推動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三個輪子一起轉”,聯結帶動12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建立“種產供銷”一體化農業生產服務網絡,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小農戶覆蓋率達70%以上。招商引進米酒加工企業1家,實現就近就地轉化增值300余萬元,帶動就業100余人。
二、突出踐行“兩山”理論,深入推進生態振興。積極探索生態價值高質量轉化新路徑,推動生態“含金量”和發展“含綠量”同步提升。一是探索“清潔能源 ”,增添綠色發展動能。利用集體閑置土地建成6MW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年均發電4800萬度、節約標準煤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8萬噸,年產值達1900余萬元。二是探索“國儲林 ”,實現自然資本增值。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營造珍貴樹種、鄉土樹種及大徑級用材林等優質高效多功能森林4000余畝,兌付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林地流轉費用20余萬元,惠及300余戶林農。三是探索“林業經濟 ”,加快生態價值轉換。建立“公司 村集體 農戶”經營模式,試點推進林下經濟提質擴面,形成以間伐材、主伐材為短期收益,厚樸、杜仲等林下中藥材為中期收益,香樟、楠木為長期收益的保障體系,林地畝均產值提升500余元。
三、突出提高“造血”功能,不斷強化人才振興。盡心盡力為人才干事創業和實現價值提供機會條件,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內在活力。一是精準識人強頭雁。構建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選、育、管、激全鏈條培養體系,激勵7名支部書記比發展、拼干勁、爭位次,帶頭發展石菖蒲等種植700余畝、創立電子加工企業1家,引進水果玉米等5種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帶動群眾戶均增收2000余元。二是廣開門路引歸雁。動態更新外出成功人士信息庫,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拜訪,成功招引在廣州做生意的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動本地就業300余人。三是強化保障育鴻雁。著力從本土挖掘創業人才8人次,提供定制化“全程服務”,投產周氏土雞蛋、高山臘肉等創業項目11個,新增就業崗位100余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