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市場概覽:情緒升溫與結構分化
截至 8 月 30 日,本周 A 股市場延續強勢格局,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滬指逼近 3900 點關口,創業板指表現尤為突出(單周漲 3.82%),市場賺錢效應
顯著提升。股指期貨主力合約
全線飄紅
,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股指期貨
總持倉量大幅增加,且合約貼水幅度大幅收斂甚至轉為小幅升水,反映出市場對后續走勢的預期持續改善,多空博弈中多頭力量逐步占優。
二、驅動因素分析:政策、資金與情緒共振
1. 政策驅動:科技引領與金融開放雙輪發力
(1)產業政策聚焦科技升級
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 “人工智能 ” 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7 年實現 AI 與制造業、能源、交通等六大領域深度融合,直接推動算力芯片、通信設備、智能終端應用等產業鏈爆發。本周科創芯片 ETF、5G 通信 ETF 漲幅超 5%,IC(中證 500)與 IM(中證 1000)中的科技成分股直接受益,成為推動中小盤期指上漲的核心動力之一。
(2)外匯管理改革優化資金環境
央行與外管局聯合發布《銀行間外匯市場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重點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尤其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跨境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此舉中長期將吸引外資增配 A 股,尤其是 IF(滬深 300)與 IH(上證 50)中的藍籌股,為大盤期指提供增量資金支撐。
(3)財政與貨幣協同擴容市場資金池
ETF 市場規模突破 5 萬億元(近 4 個月增長 1 萬億元),其中債券型 ETF 單只規模新增 81 億元,權益類 ETF 中金融、周期主題吸金顯著。資金池的持續擴容為股指期貨市場提供了穩定的底層流動性,緩解了此前市場對 “增量資金不足” 的擔憂。
2. 資金驅動:ETF 流向分化與期指持倉調整
(1)ETF 資金呈現結構性輪動
8 月 25 日 - 30 日期間,ETF 資金流向分化明顯:
凈流入板塊:證券 ETF( 68.6 億元)、上證 50ETF( 53.4 億元)、資源類 ETF(化工 47.6 億元、煤炭 30 億元),金融與周期板塊成為資金避險與布局的核心方向;
凈流出板塊:科創板 ETF(-200 億元)、芯片 ETF(-50 億元),高估值科技賽道面臨獲利了結壓力。
這種資金輪動直接影響期指表現:IH(上證 50)與 IF(滬深 300)受益于金融權重板塊資金流入,漲幅領先;IC(中證 500)與 IM(中證 1000)相對漲幅有限,但中長期仍受科技成長邏輯支撐。
(2)期指持倉反映機構情緒變化
主力席位持倉數據顯示,機構對不同合約的態度分化:
IF 與 IH 凈空頭減少(IF 凈空減倉 6704 手),機構對大盤股的悲觀情緒顯著緩解,開始逐步增配防御性藍籌;
IM 凈空頭增加 2014 手,中小盤題材股的短期獲利了結壓力顯現,部分機構選擇逢高布局空單對沖風險。
3. 情緒驅動:貼水收斂與風險偏好提升
股指期貨貼水幅度收窄,部分合約甚至轉為小幅升水,這一變化反映市場情緒從前期的 “謹慎悲觀” 轉向 “樂觀中性”,投資者對后市的信心顯著修復。同時,創業板綜指單周漲 15.4%,成長板塊的賺錢效應進一步強化市場風險偏好,但需警惕 “成交過熱” 可能引發的流動性反噬風險。
三、ETF 資金潛在啟動方向
金融與周期延續吸金,科技分化調整
核心方向:金融(證券、銀行)、周期(資源、化工)ETF 仍將是資金流入主力,政策利好與估值優勢雙支撐下,預計凈流入態勢延續,進一步帶動 IH 與 IF 走強;
科技賽道分化:AI 算力、通信設備 ETF 或因 “人工智能 ” 政策落地出現短期反彈(受益于運營商資本開支增加),但芯片 ETF 需等待中報業績驗證,短期仍以震蕩為主,對 IC、IM 的拉動有限。
四、分合約走勢預測
1. IF2509(滬深 300 期指)
支撐帶:4300-4350點,壓力帶:4600-4650點。
2. IH2509(上證 50 期指)
支撐帶:2850-2900,壓力帶:3000-3050點。
3. IC2509(中證 500 期指)
支撐帶:6750-6800點,壓力帶:7000-7050點。
4. IM2509(中證 1000 期指)
支撐帶:7150-7200點,壓力帶:7500-7580點。
五、風險提示
1. 外部政策擾動風險
美聯儲 9 月降息節奏延后,若美國 8 月非農、CPI 數據超預期強勁,可能引發降息預期降溫,導致美元反彈、外資階段性流出,沖擊 IF、IH 中的外資重倉股。
2.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風險
若 “人工智能 ” 產業補貼、金融開放細則(如跨境融資便利化)延遲出臺,或基建、地產刺激政策力度減弱,將削弱 IC、IM 的科技成長邏輯與 IF 的周期股支撐,引發合約回調。
3. 市場情緒過熱風險
創業板成交占比若突破 25%,或出現 “量能萎縮但指數沖高” 的背離信號,可能觸發流動性反噬,中小盤題材股(IM 成分股)首當其沖,需警惕短期快速回調風險。
【備注:想法僅供學習交流,敬請指正!】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