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核心邏輯:OPEC 增產與需求疲軟壓制市場,地緣擾動與庫存下降形成弱支撐,油價震蕩尋底
一、成本與供需動態:供應過剩壓力加劇,需求季節性轉弱
1. 供應端持續增壓
(1) OPEC 超額增產:9月增產54.7萬桶/日計劃正式落地,完全恢復2023年220萬桶/日的減產額度,供應壓力凸顯。沙特欲下調10月對亞洲官價,搶占俄羅斯市場份額,加劇競爭。
(2) 美國產量高位韌性:EIA數據顯示原油產量維持1344萬桶/日(環比 6萬桶/日),鉆機數下降但頁巖油效率提升,增量受限。
(3) 地緣擾動邊際減弱:伊朗與以色列停火協議執行中,霍爾木茲海峽航運風險降低;俄羅斯原油出口周度有所回落,但因烏克蘭襲擊友誼管道及煉廠,部分供應中斷預期仍存。
2. 需求端季節性疲軟
(1) 北半球旺季結束:美國勞動節后駕駛需求步入季節性低谷,汽油消費環比下滑,煉廠開工率環比下降,加工量減少。
(2) 東方需求分化:印度進口俄油意愿堅韌(9月計劃增購15-30萬桶/日),但美國對印加征50%關稅壓制其采購能力;中國煉廠步入秋季檢修,進口需求放緩。
3. 庫存與利潤表現
(1) 全美庫存超預期下降:商業原油庫存減少239.2萬桶至4.18億桶,汽油庫存降124萬桶,餾分油降179萬桶,但戰略儲備(SPR)增加,暗示隱性供應充裕。
(2) 裂解利潤分化:汽油裂解價差因俄羅斯煉廠遇襲逆季節性走強,但柴油需求疲軟,航煤裂解邊際轉弱。
二、宏觀擾動與政策博弈:關稅沖擊與降息預期交織
1. 中美關稅間接傳導
(1) 對印關稅加碼至50%:8月底美國對印度商品新關稅生效,懲罰其采購俄油行為,但印度通過盧比-盧布結算規避,實際供應減量有限。
(2) 中國需求政策托底:第三批"以舊換新"資金下達,提振制造業及物流需求,間接支撐柴油消費,但原油直接關聯度低。
2. 美聯儲政策預期升溫
(1) 降息概率強化:鮑威爾杰克遜霍爾講話暗示"就業下行風險上升",市場計價9月降息25基點,美元流動性寬松預期支撐風險資產。
(2) 特朗普干預聯儲:罷免理事庫克事件削弱美聯儲獨立性,歷史類比1971年尼克松施壓伯恩斯場景,或加劇政策不確定性。
三、價格展望與策略:區間震蕩待破局,關注OPEC 會議與數據
1. 價格運行區間
l 短期:主力合約SC2510運行區間參考465-500元/桶。。
2. 具體想法:
l 上方壓力來自OPEC 增產及需求淡季,500附近的空頭頭寸或具有較好的安全邊際,下方支撐源于低庫存及地緣風險溢價,短期 470-465元 / 桶區域或具有一定的支撐。
四、風險提示
l 上行風險:
地緣沖突升級:烏克蘭擴大襲擊俄能源設施,導致日均50萬桶供應中斷;
OPEC 意外減產:9月會議推翻增產計劃,轉向供應管理。
l 下行風險:
印度采購收縮:迫于關稅壓力削減俄油進口;
中國累庫加速:檢修季需求下滑,港口庫存突破年內高位。
關鍵邏輯補充:
(1) SC估值壓制因素:國內倉單高企 煉廠檢修啟動,SC較Brent貼水,基本面弱于外盤。
(2) 印度博弈的"悖論":進口俄油遭美國制裁,但若轉向中東成本增加4-5美元/桶,短期難改采購習慣。
(3) 庫存去化可持續性:當前去庫源于臨時性供應擾動(俄煉廠遇襲),而非需求根本改善,后續累庫壓力仍存。
本期核心矛盾:
OPEC 鐵了心增產搶市場 vs 美聯儲忙著降息救經濟——產油國和消費國的政策完全錯拍,結果就是油價卡在“供應過剩”和“流動性希望”之間來回撕扯,短期博弈加劇。
【備注:想法僅供學習交流,敬請指正!】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