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栽贓之名”,行“侵略之實”,悍然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從此東北白山黑水淪陷敵手,中國人民開啟了長達14年不屈不撓的抗爭。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九一八”事變93周年,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牢記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歷史,讓“九一八”的警鐘常鳴耳畔,在歷史回響中砥礪前行。
勿忘“九一八”,時刻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93年前的夜里,日軍炮轟北大營,僅僅用一晚時間就攻占了沈陽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血淚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竭力發展自己、提升綜合實力,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避免挨打”。當前,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內外形勢嚴峻復雜,各種風險和挑戰相互疊加,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出現,這就需要我們樹立牢固的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廣大黨員干部當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淚教訓,真正在“以史為鑒”中增強憂患意識,戒驕戒躁、不忘初心,時刻保持清醒,修煉好“內功”,補齊自己的短板,唯有這樣才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勿忘“九一八”,時刻銘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對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侵略戰爭,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超過3500萬中華同胞傷亡,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侵略者永遠定格在這黑暗的一頁。中華大地滿目瘡痍、人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無數革命英烈前赴后繼、不計生死,從楊靖宇將軍“絕對不向外國人投降”到“死也要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的趙尚志,從“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趙一曼到“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的投江八女。他們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真正含義,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國家和人民。現今,國家已走向強大,我們已不再需要以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報效祖國,但是卻可以自覺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以個人之進步推動國家之復興。
勿忘“九一八”,時刻銘記“忘戰必危、好戰必亡”。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是絕大多數國家共同的心愿,但世界仍很不太平,部分國家仍奉行單邊主義、堅守冷戰思維,到處挑起沖突、制造顏色革命,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也門局勢不斷惡化升級,新冠肺炎疫情也提醒著人們非傳統安全對全人類的真實威脅。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合作共生這一條出路。我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但同時,我們也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這并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讓我們更加珍視革命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和平,“一寸山河一寸血”,加強國防安全建設,保持軍隊一線戰斗力,做好隨時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準備,“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只有不怕戰爭、不惜戰爭、打贏戰爭,才能遏制更大規模的戰爭,爭取更為持久的和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