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迎來立頂的32周年,在30多年歲月里,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相繼實現了載人從無到有,活動范圍從艙內到艙外,跨越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歷程,不僅展現了我國在科技上取得顯著成就,同時也向全社會弘揚了追夢、求索、攻堅、共贏的探月精神,增強民族自信,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磅礴力量。
航天事業攻堅克難,再立新功
航天夢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是我們一代代航天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自主創新、攻堅克難才得以實現從“藍圖繪卷”到“逐夢蒼穹”的偉大跨越。1970年我國舉全國之力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也是在這一年我國開始了偉大的載人航天工程,從此走向了探索太空的夢想,雖然過程中有坎坷、曲折,“曙光一號”飛船工程最終遺憾停止,失敗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是因為放棄,最終“曙光一號”的研究成果,部分引用到后來的“長征二號”,成為讓我國繼美國、蘇聯后第三個有能力自行研制及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國家的原因之一。如今,“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國人向著月球、火星、太陽等星球不斷進發,這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追求,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品質、攻堅克難的決心,為航天事業再立新功。
科技創新迭代,勇攀高峰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作出重要部署,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國航天事業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航天強國 ,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 在促進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緊密協同,經過約8小時的艙外行動,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首次完成在軌航天器艙外設施的維修任務。每一次的迭代都是一次飛躍,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未來,要積極擁抱科技創新迭代,加大研發投入,培養創新人才,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勇攀科技高峰,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深空探索合作共贏,造福人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氣象萬千,向來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的大局觀,具有強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始終強調對他人、對天下負有義務與責任。深空探索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的特權、也不是一個國家的義務,而是需要全人類攜手合作去進行的一項有利于創造人類更加美好未來的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疆域,空間探索是人類的共同事業。空間探索要秉持合作共贏原則,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分享經驗成果,互利共贏,始終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建設和平、安全、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完善外空治理、攜手共治,讓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全人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