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自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以來,保護生態環境,成了全球時時再議的重要內容,1983年12月,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保護環境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制定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戰略方針,自從拉開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序幕。
不同于部分國家保護環境的一紙空話和利益交換,中國人確確實實走在離開保護生態環境的道路上,或者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政府帶著一股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氣質,將保護生態環境落實在政策中,從營造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教育,到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生態環境的法律監督,對生物多樣性的深入保護,以及在國際上尋求周邊國家的共同合作,在長期的努力下,我國民眾對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態環境對美麗中國的影響有了深刻認識,法律法規愈發完善,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天變藍,水變清了,這是我們近些年最直觀的感覺,北方的滿天黃沙天氣沒了,黃土高原變綠了,黃河更是多次出現河水變清的現象,地上河將成為過往!一個個好消息近些年也是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保護環境帶來的美麗中國從不是一句口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共同生命體的理念,民眾對美好環境的期許正在一步步實現,七大防護林工程的落地、重污染企業逐步關閉、沙漠土壤化工程、退耕還林工作各項慢慢落實,中國在建設生態環境上的態度堅決而踏實,環境變化實實在在的展現在所有人的視覺里。
也正所謂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環境變化的影響是全面而全體的,生態環境變化好處即顯現在人文環境中,也體現在經濟效益上。今年隨著國家開放外國游客免簽30天的政策落實,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了中國,在驚嘆中國現代化的同時,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了中國在生態環境上的建設,他們既驚嘆中國山水之美,更驚嘆討論起中國在維持這些美麗景色下做了多少工夫,外網有關中國防護林工程和沙漠綠化工程的視頻得到上千萬的播放,兩張橫跨二十年的太空俯拍圖的對比,更是看出了綠色的邊界擴張了不知幾何,古老的東方文明勤勤懇懇的態度,得到了無數人的稱贊。除此之外,青山綠色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在實打實的反饋給民眾,綠色經濟帶動著大量貧困戶拜托貧窮,走向小康,黃土高原的綠林讓水土不在流失,新疆遍布的林區,讓沙漠不在向外擴張,加上小冰期的結束,逐漸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雨水,或許塞上江南不在只是傳說。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政府歷來腳踏實地,中國的民眾也勤勞肯干,當我們立下目標后,我們從不只是一紙口號,我們深刻認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了建成美麗中國,我們還需努力,也會繼續努力,讓青山綠水常伴我們左右。
(五指山市應急管理局 任良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