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貴州省下轄地級市,有“西部名城”之稱,位于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脈腹地,東與湖南省懷化市接壤,北與重慶市接壤,是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貴州東部門戶”之美譽。銅仁市有很多景點可以游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些銅仁必去的旅游景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梵凈山
梵凈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以“梵天凈土”而得名。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海拔2493米,為武陵山脈主峰,森林覆蓋率達95%,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佛教勝地和自然保護區之一,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梵凈山是貴州最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筑,是貴州東部的一座神山,一個生態王國,一個風景名勝區,一片凈土,一個讓人回歸自然、放松身心、陶醉于世外桃源的天然氧吧!著名詩人王心鑒在《過梵凈山》一詩中寫道:“近山忘卻世間雜念,唯有竹聲喧嘩,歸去清凈土,推云入梵天。禪霧入谷,佛光照青巖。國中道人,來續仙緣。”這證明梵凈山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讓人忘卻世間煩惱。
推薦美食:鍋巴粉、同仁舍飯
旅游指南:
1、可以乘坐K267次火車(北京至懷化)到吉首,到汽車南站換乘下午13:30的班車前往銅仁;
2、如您自駕出行,請自行導航。
門票價格:旺季成人100元/人次,往返觀光車票價(單程半價):成人20元/人次;纜車票價:往返160元/人次;上行單程成人90元/人次;下行單程成人90元/人次
推薦景點:金頂、蘑菇巖、太子巖、薩迦店、鳳凰山、九龍潭、觀音瀑布等。
住宿:梵凈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以山頂建筑物很少,山上基本沒有住宿;為避免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索道開放時間足夠一天上下。建議住在山腳下的酒店或農家樂,也比較實惠。黃金周、節假日建議提前預定住宿。
梵凈山特產:紫袍玉帶石、茶寨貢米、苦丁茶、巖蜜糖、米果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干、牛肉干、社稷米、米豆腐、榨蘿卜、中華鱘、山鲅魚、角魚、野菜、珍珠花生、蘿卜豬等。
最佳旅游時間:銅仁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不干燥,四季無風沙,年平均氣溫15.3℃,最熱月為7月下旬,平均氣溫24℃,最冷月為1月上旬,平均氣溫4.6℃。降水季節集中在5-10月,若此時出行,梵凈山氣候多變,需帶好雨傘及較厚衣物。
2. 明朝邊城
大明邊城景區2012年被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貴州省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景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東郊,沿水鏡閣錦江右岸展開,占地3000畝,總投資11.9億元。整個景區是在明代貴州省銅仁府古漁村遺址的基礎上進行保護開發,以明代歷史、明代文化、明代軍事、地方特色為主題,致力于挖掘貴州明代以來600年歷史文化,集“吃、住、游、購、娛”和“休閑、養生、運動、影視”為一體,是西南最大的綜合性歷史文化景區!
美食推薦:貴州米豆腐、玉米酸辣
旅游指南:
1、乘坐公交車到大明邊城站,步行至目的地;
2、如您自駕出行,請自行導航。
景區門票價格:120元
3.朱沙古鎮(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景區)
朱砂古鎮又名萬山國家礦業公園景區,項目于2015年7月2日開工建設。項目依托礦業公園悠久的朱砂文化和豐富的自然景觀,圍繞朱砂文化藝術主題,以打造文化萬山、生態萬山、度假萬山、避暑萬山、休閑萬山、科普萬山為目標,著力將其打造成為銅仁旅游發展的新引擎,成為推動城市旅游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新興產業、解決資源枯竭轉換等問題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樣板。
配餐推薦:炒年糕、米豆腐
旅游指南:
自駕路線:貴陽——貴陽繞城高速——蘭海高速——滬昆高速——通渝高速——萬山/S201出口——行駛5公里即可到達景區。
景區門票價格:100元
4. 九龍洞國家風景區
九龍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現包括九龍洞風景名勝區、錦江風景名勝區和六龍山風景名勝區。九龍洞風景名勝區:是貴州省首批確定的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銅仁市眾多溶洞中最早開發的風景名勝區。1981年被列為縣級風景名勝保護區,1987年被列為貴州省首批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并被列入《中國風景名勝大辭典》。2004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九龍洞風景名勝區由觀音山、蓮花寺、九龍洞風景名勝區組成。
位于銅仁市東17公里處,背靠雄偉浩瀚的六龍山,前臨滔滔的錦江,右臨馬龍溪,西靠觀音山腰。山勢險峻,險峻險峻,翠竹掩映,郁郁蔥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雄偉壯觀的溶洞奇觀。游覽九龍洞景區的樂趣,在于身臨其境,探尋神奇的龍洞,攀觀音險峰,在蓮花池中祭拜觀音,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配餐推薦:米豆腐、同仁綠豆粉
著名景點:孔雀開屏、青龍盤柱、蟠桃祈福
景區開放時間:10:00-18:00
旅游指南:
目前,您可以乘飛機、火車、汽車到達銅仁市。
1、在市區就可以打車去景區,價格出奇的便宜;
2、如您自駕出行,請自行導航。
景區門票價格:90元
5.萬山九峰農博園
九峰農業博覽園是銅仁市正在重點開發的農業、旅游、文化綜合景區。景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高樓坪鄉,總投資5億元,核心區占地2000畝,輻射面積達5萬畝,計劃用兩年時間打造成集果蔬觀賞、花卉科普、海洋科普、休閑住宿、生態餐飲等為一體的大型農業博覽園。
景區于2015年5月開業,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智能化觀光溫室、海洋科學館、花卉科普館、采摘溫室、萬畝葵園基地、生態休閑別墅群、生態度假酒店等一系列農業觀光、科普設施。景區瞄準農業轉型方向,農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致力于將景區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山地特色生態農業景區和國內知名的星級農業博覽園。
銅仁九峰農業博覽園核心區占地2000畝,建有蔬菜生產大棚、智慧觀光房、花卉世界、水族館、木屋別墅、美食谷、梅花鹿養殖區等設施,與上游休閑懷舊的朱砂古鎮、下游夢幻的夜郎谷形成旅游產業鏈。
6. 亞木溝風景區
亞木溝景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梵凈山腳下,是梵凈山生態文化旅游的重點衛星景點。景區分為生態停車場、四星級酒店(待建)、田園風情長廊(目前規劃中)、購物街、亞木溝原生態峽谷、土家風情園、明代古村落(待建)等幾大板塊,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游客不僅能欣賞到原始的自然風光,還能欣賞到原生態歌舞表演、民間絕技、土家風情等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
亞木溝全長50公里,自古有“貴州第一溝”之稱。溝內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空氣負離子濃度高,不愧為天然氧吧之美譽,絕對是探險、探險、隱居、休閑養生的絕佳去處。著名詩人游玩亞木溝后曾寫下這樣的贊詞:“冬暖夏涼,人間仙境,山清水秀,亞木溝”。
亞木溝不僅是洗滌心靈、修身養性之地,更是充滿傳奇色彩的文化仙境。當游客在甘泉中舀水、在清溪中洗腳、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時,不禁感嘆“過了梵凈不看山,過了亞木不看水”。
推薦美食:思南綠豆粉、江口豆腐干
旅游指南:
自駕路線:銅仁市區——S305——X508——梵凈山——亞木溝。
景區門票價格:100元
地址: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
7. 石阡溫泉
石阡溫泉又名城南溫泉,位于石阡縣南部嵩明山麓,是首批國家級溫泉群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傳統沐浴文化,是全國唯一、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供洗浴和直接飲用的天然礦泉,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之一。
石阡溫泉礦泉水無色無味,清澈透明,口感純正。泉水從山腳下巖石縫隙中噴涌而出,水溫高達47.5℃,奔涌而入江河,熱氣騰騰。泉源晝夜翻滾,浪花拍石,珠玉飛濺。泉水中含有大量礦物質。
石阡溫泉景區內留有多處古代名人題詞,溫泉周圍參天大樹、亭臺樓閣、白云繚繞,遠眺龍堤河,碧波山影,堤上垂柳婆娑,是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出行攻略:坐火車到貴陽或者鎮遠、玉屏,再坐汽車到石阡!
8. 苗王城
苗王城位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鄉,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著名的苗歌之鄉、苗鼓之鄉、民間絕技之鄉,也是國家旅游局重點扶持的鄉村景點。
苗王城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經苗王石格耶、龍大格、烏布祿、龍西伯、烏黑苗等長期經營,逐漸成為拉爾山區南長城外的“王城”。核心景區10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泉、瀑、峽谷、森林、古樹、原始村落、軍巷、苗家風情于一體,是旅游、休閑、度假、探險的勝地,被譽為“千里苗疆第一村”,也是著名的苗歌之鄉、苗史之鄉、民間技藝之鄉。
美食推薦:絲娃娃、煎鍋
旅游指南:
1、從銅仁火車站出發,乘車至松桃,在松桃轉乘至廟王城;
2、如您自駕出行,請自行導航。
景區門票價格:100元
9. 沿河烏江峽谷風景區
烏江畫廊,全稱沿河烏江峽谷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烏江峽谷,有“千里烏江、百里畫廊”之美譽。
游烏江畫廊,走烏江水路,南自玉清順流,經思南、沿河,在七里灘進入夾石峽;北自涪陵溯流而上,經武隆、彭水、酉陽龔灘古鎮,在小胖灘進入王坨峽。走省道411,由梵凈山經印江至沿河奇潭鎮北端。走國道326,西自遵義經湄潭、思南,東自張家界經沙坨、永順、秀山至沿河和平鎮。上可游夾石峽,下可游荔枝峽、土坨峽。
烏江畫廊 “奇山、怪石、清水、險灘、古鎮、廊橋、纖道、懸棺”構成了烏江畫廊的景觀要素。其中荔枝峽、白雞峽、土坨子峽更是烏江畫廊的杰作。清代詩人梅若翁贊嘆:“蜀山水秀,奇絕天下,此當排第一。”
開放時間:全天
票價:60元/人
旅行指南:汽車、火車、飛機
最佳旅游時間:春季和秋季
10.十里錦江
它由大河與小河匯合而成,自西向東貫穿整個銅仁,猶如一條玉帶纏繞著銅仁城,形成了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令人眼花繚亂。錦江十二景為:東山亭臺、中流砥柱、云霧江聲、兩江泉、釣梁夜月、文筆沖云、金鱗游水、西嶺樵夫歸來、玉屏清雪、南岳飛泉、石碑朝天、六洞霧光。
推薦美食:米豆腐、土家綠豆粉
旅游指南:
1、如果您來自銅仁市,請乘坐出租車至碧江區;
2、如您自駕出行,請自行導航。
景區門票價格:無需門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