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歷程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已經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奮進的精神動力。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無數航天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種精神的內涵。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爭做有為青年,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體現了航天工作者的敬業精神,也展現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民族品格。在當今時代,航天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面對艱苦的科研條件和技術難題,航天工作者從未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以頑強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航天事業的每一次重大突破背后,都是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航天工作者們不畏艱難,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直到取得勝利。無論是研制新型火箭,還是攻克深空探測難關,航天工作者始終保持著強烈的進取心,不斷探索未知領域。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無數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積極學習和踐行航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弘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做新時代“寬肩膀”。作為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不怕吃苦,勇于面對困難,敢于“自找苦吃”,多經歷一些摔打、挫折、考驗,才能增益其所不能,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成事的真本領。無論是求學期間的刻苦鉆研,還是步入職場后的辛勤付出,都應該保持一顆堅韌的心,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樹立攻堅克難的斗志,做新時代“突擊隊”。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激烈的競爭環境,青年一代要有“勇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精神,用“青春之力”破“難解之題”,主動到攻堅克難的一線去磨煉去成長。要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要不畏難、不服輸,磨煉真本領、鍛煉應能力。無論是科研攻關還是創新創業,都要有迎難而上、不懼挫折的精神。
發揚持續進取的態度,做新時代“攀登人”。作為青年一代,進取是一種堅定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目標的奮進。當今是你追我趕激烈競爭的時代,同時也是創新的、進取的時代,青年一代要時刻保持學習和進步的熱情,不斷提高自身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綜合素質,緊跟時代步伐,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勇攀科技高峰。
培養無私奉獻的品質,做新時代“活雷鋒”。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也要心系社會,關注民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公交車司機一直“在路上”,為的是保障市民的正常出行;執勤交警與紅綠燈為伴,為的是筑牢交通安全的防線。在他們身上,有“在崗一分鐘,盡職六十秒”的責任擔當,有“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我成大我”的奉獻精神。作為青年一代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他人排憂解難,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航天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動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爭做有為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讓我們攜手共進,以實際行動踐行航天精神,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輝煌篇章!
(云陽縣云陽鎮人民政府 張錦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